首页 >> 通信新闻 >> 要闻 >> 正文
 
全球互联网网间结算的趋势及其启示
http://www.cww.net.cn   2013年12月30日 08:10    

通信世界网讯(CWW) 近年来,随着宽带网络的不断提速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互联网数据流量呈迅猛发展态势。基础电信企业一方面加快网内改造升级进程,同时也加大网间带宽扩容力度,但网间结算支出成为其中一个争议热点。从国际上看,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但国外通过市场机制已较好地解决了互联网结算问题。下面简要分析国外互联网结算所走过的阶段、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全球互联网网间结算走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互联网诞生初期,市场上只有一张试验性网络,并不存在国内结算问题,但存在跨国结算问题。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建立NSFNET网络,1987年,NSF授权三家单位(Merit Network、IBM、MCI)共同建设和管理NSFNET,并于1988年将其升级为第一张覆盖全美的1级网络,当时共有13个接入点,连接速度为1.544Mbps。早期国外学术机构要连接到NSFNET,就必须支付全电路成本,单向结算给美国,这引发了至今尚存争议的跨国结算问题。

第二阶段是1991年-1997年,出现了NAP点互联模式(Public Peering),采取互不结算政策。1991年,UUNET、PSINet和CerfNET合作建立了全球第一个商业性互联网交换中心(Commercial Internet Exchange)。到1995年,全美互联网交换中心(NAPs)进一步发展到3个,这些NAP点承担了全美骨干网的大部分网间流量交换。当时骨干网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谈判能力彼此均等;且多个单位共建交换点可节省投资成本,彼此受益,因此,各家骨干网单位都自愿交换跨网流量,而实施互不结算,以尽快壮大市场。

第三阶段是1997年至今,出现了免费对等直联(Peering)和单向结算转接互联(Transit)模式。在以公共NAP点为主,实行互不结算的体系下,中小ISP及内容提供商(ICP)无需投资建网,就可“免费”利用大型骨干网企业覆盖全国的网络设施,向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用户提供服务,这导致大型骨干网企业不愿投资扩容。到1997年,美国规模最大的UUNET骨干网悍然断绝与众多小ISP之间的免费Peering协议。这一举动催生出两种新型互联方式:一是大型骨干网之间寻求在NAP点之外建立两两直联关系,避免NAP点拥塞问题,该方式适用于具有类似网络容量、信源规模和用户规模的骨干企业;另一是中小ISP向上游大型骨干企业单向支付转接结算费用,购买后者提供的转接互联服务,来访问整个互联网。

在市场机制驱动下,骨干网之间、骨干网与ISP之间的互联模式仍在演变,如衍生出付费对等互联(Paid Peering)、部分路由转接互联(partial routing based transit)等新型结算关系,但仍以免费对等直联和付费转接互联两种方式为主。

二、全球互联网网间结算的三大趋势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业务的发展,特别是类似Google这类内容服务提供商的迅速壮大,互联网的网间互联与结算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之中,总体呈现四大趋势。

[1]  [2]  
关注通信世界网微信“cww-weixin”,赢TD手机!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作 者:马源编 辑:王熙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网间结算  互联网结算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