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4日 北京--日前,百度德尔塔俱乐部举办了第三期精品沙龙,邀请到10余名医学界顶级专家、学者,和互联网专业人士齐聚3W咖啡,就互联网时代的医患关系展开了深度的讨论。尽管此次沙龙为闭门会议,还是有不少业内专业人士慕名而来,会场座无虚席,来宾们都发表了对改善医患沟通的看法。会议从人文、心理、法学、传播学等方面,结合国内外的案例,引起在场人士热烈的讨论。
图一:李惠娟 资深医事诉讼律师
避免顾此失彼--诊疗期望值管理
医生在手术室里经常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一个肿瘤的切割引发的连带影响,非一言两语能解释明白。来自清华大学长庚医院肿瘤科临床大夫蔺宏伟,用了“电光火石之间,兔起鹰落。胜,笑傲江湖;败,折戟沉沙”描述亲身经历,那是一位得病17年的肿瘤患者,辗转多家医院之后来到了长庚医院。由于肿瘤不断长大,积压了其他器官和静脉,这原本就棘手的案子总在紧要关头因失血过多而被迫中止,唯一的办法是切除部分器官和静脉,然而风险极大且有违常规。尽管蔺大夫最终成功为患者切除了35斤重的肿瘤,治好了病人,但他感慨这种走在常规边缘力挽狂澜的经历,并不都有美满的结局,有时候即使尽力了还是面临法律诉讼。与会的医生们都默默点头表示理解,在手术台前运用逆向思维,冒着风险抢救病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资深医事诉讼律师李惠娟女士表示,她并不鼓励医生们都铤而走险。她认为医者行医不能违背“天理、人情和国法”这个规律。据观察,目前中国的医生都在超负荷驾驶,医生一味地勇敢,“救人心切”反而顾此失彼是不可取的,医疗机构有必要增进培训,教导医生们采取合乎法、理、情的方法啊规避风险,并通过沟通赢得患者信任。
李律师分析,导致医患矛盾的原因很多面,而冲突的导火索往往是医患双方对诊疗结果的期待存在偏差,因此对患者进行风险教育及沟通攸关重要。这其中包括让患者加入诊疗初期的探讨,使其明白所要承担的风险,在沟通的过程中取得对方的信任。在医德之上,先求沟通的智慧,取得主观的意愿,构建信任。以截肢为例,医患双方除非不得已的情况,都会竭尽所能抢救肢体,然而伤者体质、受损程度、治疗时间等变量,都会加大了手术的风险。这种情况下,医生们通常是风险的第一承受方,即需要面临医学技术以外,人文层面的考验,比如在中国文化中,家庭集体利益在个人之上,医患沟通中的“患”在此情境下多了家庭的概念,即在诊疗的过程中,患者家属有权参与并追究,于是医生在沟通诊疗方法的时候,需要将患者家属纳入主要沟通对象之一,在有限的时间里向他们说明手术及风险,同时进行手术期望值的管理。
由信息、认知程度的不对称所导致的矛盾,是医患沟通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当越来越多医生在微博、微信上建立个人账号和粉丝们沟通时,德尔塔俱乐部的专家们指出,新媒体的运用只是互联网工具的小分支,风险沟通和期望值的管理往往难以140字、或一篇单向传播的文章所能解决。互联网仍然有许多功能有待被医疗界发现和使用,比如借助互联网,按照不同诊疗阶段和患者进行沟通,提升患者体验。
问诊过程只是患者体验的一部分
图二:侯胜田教授 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根据沟通对象、场景,制定沟通策略的医患沟通模式,在学术界已研究多时。鉴于国外的理论不适应中国的模式,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侯胜田提出了相对接地气的“医患与患医”沟通模式,按照双方沟通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就诊前、就诊过程、诊疗后的跟进。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6S延伸医患沟通模式”,即预备、融入、互动、教育、商定、维系6个阶段,将“医”和“患”之间的沟通从个人对个人拓展到集体对集体。目前,国内医患沟通最大的问题是时间有限,有鉴于此,利用网络技术解决现状成为当务之急。
国内不少医院都开始采用这种延伸沟通模式,最常见的就是利用微博、微信的公众账号去传达健康知识、公布医院的新政策,这种模式让患者在就诊以外的时间,与医院方建立初步的认识,实现双向实时的沟通。
过去3年,候教授带领团队对108家医院(大多数为三级医院)进行了研究,对医院管理层、医师和患者都进行了调查。有充分数据证明,患者对整体医疗满意度不高。侯教授认为这些测评是数据的积累,在未来应该更多关注患者“不满意”的测评,才能有的放矢,更具意义。
图三:协和余可谊大夫
刚入选2013年度医界十大焦点人物的余可谊大夫,是最早一批运用互联网的医生,他创办了协和青年之家网站,目前经营个人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他分享了从最初科室网站建设,到社交媒体运营的经历,向医生们指出了新媒体时代,小至医生、大到医院,品牌建设都至关重要。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他意识到效率的重要性,但同时他认为效率高不代表与病人交流的质量高,套用侯教授的延伸沟通理论,医生利用诊疗期以外的时间建立个人品牌,会大大增加沟通的效果,余大夫说“和有品牌的医生沟通,比如张强老师,花三分钟(沟通)的效果和跟没有品牌的医生花半个小时(沟通)的效果,是一样的。”
侯教授的数据指出两个关键医患沟通时间:等候就医和诊疗后的追访,是急需互联网技术支持的节点。借助移动互联网,向患者进行诊疗后跟进、满意度测评、康复管理都将大大提升患者体验,降低医患矛盾。医院及医生的品牌建设,有助于降低沟通成本,提升沟通质量,这其中的益处在体制外的体验更为显著。
体制内或体制外 互联网才是病患依从的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