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中国国际通信展 >> 通信展首屏 >> 周刊通信展系列报道 >> 正文
《通信世界》周刊:中国电信转型进入“加速期”
2007年10月20日 03:11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阅读:
作 者:本刊记者 徐超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中国电信从传统网络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转型似乎已渐入佳境。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冷荣泉不久前表示,目前集团非话音业务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已超过30%,较之以前不足10%的比例,战略转型已经初显成效。

    这些非话音业务包括互联网宽带收入、增值业务及其他一些业务,其中增值业务占业务总收入比例为6%左右,而互联网宽带业务则达10%。

    转型“路线图”

    在中国电信看来,企业的整体转型至少要涉及四个方面:业务和服务的转型是关键,网络技术转型是基础,组织和人力资源的转型是保障,而运营模式的转型则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韦乐平说,中国电信转型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成为电信全业务提供者;互联网应用聚合者;中小企业ICT服务的领先者,进而成为基于网络的综合信息服务价值链的主导者。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建立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价值链合作,提供话音、宽带、视频、高附加值应用等捆绑、融合服务的商业模式。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电信为自己清晰勾勒出了转型蓝图—3年内非语音业务占到总收入的35%;6年内把这个比例再提高10个百分点;10年内,中国电信将从传统的基础网络运营商全面转型为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3月,中国电信表示将联合数十家国内合作伙伴,将互联星空、灵通短信、七彩铃音、即时通讯等各种增值业务开展集中的营销活动。除此之外,基于固网的固网彩铃、固网彩话、一机多号、号码携带等固网智能化业务也在不断推广。按照规划,未来将使固网增值业务覆盖2亿固话用户,并实现与互联网增值业务的融合。

    两方面助力新增长

    中国电信在2006年果断地推出“商务领航”和“号码百事通”两大全新业务。前者作为商业信息沟通平台,后者作为城市信息发布平台,满足了城市大众沟通信息的需要,实现了商家的利益,而中国电信也通过这样的商业模式,在信息应用服务方面迈出了关键性步伐,企业的增长方式也从投资成本拉动型向效益增长型方式迈进。

    事实上,“商务领航”和“号码百事通”的意义并不在于带来了多少利润,而在于其长远战略意义。通过这样的转型业务,运营商既注重固网直接收益,也考虑利用固网资源整合互联网和综合服务的增值收益;既注重短期内业务的增长,也注重未来企业根基的构建,有效益地发展固网传统业务,走内涵式、效益型增长之路。

    目前,中国电信“号码百事通”业务在江苏、浙江、广东、四川、上海、新疆等地快速发展起来,并逐渐在用户群中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商务领航”业务推出以来,在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得到较快发展。深圳“蓝色通道”业务,在企业与政府间、企业与用户间、中小企业间建立了可靠的联系渠道,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业务转型成果初现

    自从中国电信提出转型以来,一直瞄准着“以转型业务促进收入增长,以转型业务保存量,以转型业务抢占未来制高点”的目标,如今战略转型已经初见成效。

    通过优质的客户品牌实现语音与非语音产品的有效捆绑销售,中国电信努力提高在网客户粘性,稳固存量收入,并逐步将语音业务的消费价值向公司的综合信息服务转移,多业务经营优势得到强化,语音业务收入的流失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

    更加明显的是,2007年上半年,受移动资费持续下降、移动通信单向收费全面实施以及通信手段更趋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电信的语音业务收入为人民币569.9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9%,但中国电信在“商务领航”和“我的e家”两大客户品牌的统领下,扩展互联网接入、增值及综合信息服务业务,使非语音业务迅速成长为新的收入支柱,上半年非语音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299.6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9%,拉动收入增长7.5个百分点,占经营收入的比重达到34.5%,收入结构继续优化。

    此外,在“商务领航”和“我的e家”的带动下,中国电信进一步加大了宽带接入业务的营销力度,尤其是加大对政企客户和中高端家庭客户的渗透,实现规模化和高价值化发展。同时,为巩固在宽带业务市场的领先地位,中国电信持续优化互联网网络质量,提升用户端接入带宽。上半年宽带用户净增387万户,达到了3219万户。为加快发展互联网应用业务,中国电信还加强与微软、Google等知名软件和内容提供商的合作,深化后向经营,上半年互联网增值业务收入增长54.2%。

    商务领航:探索信息化服务方向

    中国电信根据转型的需要推出了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商务领航”,这项业务已经成为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切入点,其最终目标则是变“拉电线”为“做服务”,不仅仅为客户提供网络业务,通过加强和内容运营商的紧密合作,使得中小企业自身不需要花费较大投入去构建IT服务体系,而是通过中国电信提供的可托管服务,在低成本下轻松享受高速互联网接入及网络代管、企业建站、供应链管理等多样化的应用和服务。

    “商务领航”的服务重点在于“全程化”和“一站式”。与“裸线”服务相比,“商务领航”业务的核心在于如何更深刻地理解企业级客户的需求,即介入到企业生产组织的内部信息流程。此外,“商务领航”也对运营商的产业链管理和合作能力、渠道服务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信息量迅速膨胀以及人员的增多,企业需要销售、市场、后勤等多个部门协同作战,才能实现对客户的快速响应。企业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已难再简单地通过一个电话、一个传真、一封电子邮件来解决,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沟通平台,便于随时随地分享与交流。新的信息技术带领中小企业进入了协同工作的时代,掀起了新的一轮企业信息化建设高潮。中国电信在提供网络连接服务的同时必须进一步的提供互联网应用服务,来完成“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

    企业信息通是“商务领航”的代表业务,它是一个为广大中小型企业提供完善信息化服务的平台,通过企业信息通,企业能够创造商机,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企业信息通包括四个产品:微软建站,在线办公,微软邮箱以及OC即时通讯。企业用户只需要支付低廉的月租费即可享用长期、稳定的更为专业和更高质量的电信级信息化服务,而无需以昂贵的代价独立建设IT软件和硬件环境,单独斥资购买各种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以及后续繁琐的系统升级和维护工作。

    从市场的反应来看,该服务得到了用户的热烈欢迎,用户普遍认为该服务不仅降低了IT运作成本而且提高了IT系统的服务质量。对中小企业而言,中国电信这样有实力的品牌运营商提供的信息化一揽子服务是令人放心的。它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管理成本,加速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这个转变看似简单,对中国电信而言却是很重要的一步,从基础的电话业务走向增值的信息业务的重要一步。”业内专家这样表示。按照中国电信的统一部署,2007年,“商务领航”将在各省分公司全面推开,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的目标已变得前所未有地清晰——变“拉电线”为“做服务”,变传统的固网运营商为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在转型的大局中,“商务领航”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因此而获得了新的生机,只要每月交几百至上千元不等的租用费用,就可以享受思科、微软、惠普联想等等中外IT巨头的正版软件服务,而且不需为软件升级另外付费,真正地做到了让中小企业“买信息化就像装电话一样容易”。

[1]  [2]  编 辑:赵宇
关键字搜索:中国电信  电信转型  ICT  商务领航  号码百事通  信息化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