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技术 >> 云计算 >> 正文
 
大数据时代的Cookie宜疏不宜堵
http://www.cww.net.cn   2013年3月27日 13:21    

2013央视“3·15”晚会集中曝光了多家互联网广告、搜索公司通过Cookie跟踪用户习惯、窃取用户隐私信息的行为。一时间,默默伴随了我们20年的网络插件Cookie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一场关于网络隐私安全的讨论在业界以及广大网民中展开。其实,Cookie相当于互联网的基石,当我们在享受互联网革新带来的多种个性化定制服务时,我们已经越发不能离开Cookie。网络安全需要相关法律、企业和网民的共同保护。

看不见的交易 赵国品 绘

隐私被窃  谁来买单?

Cookie这个原本仅用于记录网站用户名和密码的“文本”,一度成为提升人们上网体验的贴心伴侣。但是,在后来创新者们的不断“借用”下,它已成为购物车、谷歌新闻阅读器、网络视频播放器使用记录,甚至央视所曝光的广告精准投放系统等多种定制化服务的核心插件。

个性化定制需求成罪恶之源

没有需求便没有罪恶。当我们在享受互联网革新带来的多种个性化定制服务时,我们已经越发不能离开Cookie。但是,商家的贪欲和监管的空层,促使着越来越多的人窃取并利用Cookie中的用户个人信息,为自身牟利。

如今,为实现精准广告投放的商业目的,跨站跟踪Cookie、分析网民上网习惯已成为互联网搜索企业的普遍做法。精准营销也成为近两年火热的网络广告概念。

为了紧密跟踪用户上网行为,百度等搜索引擎公司会向其他网站嵌入跟踪代码,当用户打开这个网站时,这段嵌入的代码会向百度服务器发送信息,让用户的上网记录上传到服务器,这些记录可能涉及甚至泄漏用户的隐私。

以百度联盟为例,目前它拥有超过60万站点的会员。即使网民从未使用过百度的服务,百度联盟的网站也会在他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其浏览行为。

国际著名独立性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去年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5%的网民认为搜索引擎收集用户搜索信息是不好的,他们担忧此举或限制用户看到的搜索结果。73%的网民反对搜索引擎追踪搜索结果。

网络隐私危机四伏

央视的曝光让讨伐声一时间都聚集在Cookie追踪之上,但其实,在网络如此普及的时代,我们的个人隐私可能通过多种渠道被泄漏或窃取。

[1]  [2]  
关注通信世界网微信“cww-weixin”,赢TD手机!
来源:亮报   编 辑:王熙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Cookie  网络隐私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