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业界观点 >> 正文
 
飞信微信之争:运营商OTT博弈游戏
http://www.cww.net.cn   2013年5月11日 11:55    

不断消耗的网络流量、急剧下降的用户数量和业务利润以及各种被替代的网络服务……来势凶猛的OTT(基于开放网络的数据业务)潮流,造成的杀伤力正让运营商们的市场格局显得十分局促。尤其是迅速崛起的微信业务,仅短短两年便吸引3亿用户,蚕食运营商短信及语音业务,已然跃升为互联网时代的“神器”。

在经历微信收费事件风波之后,运营商们终于开始对互联网OTT业务展开反思,中移动“重构”飞信无疑被各方视为运营商开始反击微信的重磅举措。服务商招标、公众平台上线、新桌面应用设计概念,中移动似乎“铁了心”将飞信重新进行战略调整,将其打造成未来融合通信产品的核心,正面抗击微信市场号召力。

工信部近期出台了针对新型电信业务进行备案管理的意见稿,无疑让运营商的OTT博弈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不过在业内专家看来,运营商内在体制的利益相关方错综复杂、跨厂管理运营的成本升高以及新业务本身的用户市场模糊等多重因素影响,运营商以重构自身业务来应对OTT的 “自我救赎”之路短期可能并不奏效。

飞信“逆袭”微信?

一直以来,中国移动总是希望把移动互联网市场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微信业务入侵,坐拥庞大用户量的中国移动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如今,将曾经辉煌一时的飞信业务进行重构,无论是管道利用还是用户抢夺,移动的整合战略无疑直指在智能终端市场如日中天的腾讯“微信”业务。

飞信诞生于2007年5月,由于率先将PC与手机打通,随时随地接收信息而风靡一时。参照QQ的发展模式,飞信意图通过整合移动自身的短信业务来打造适合用户社交需求的免费即时通讯应用,不过由于移动自身庞大用户资源管理方式落后以及网络信令资源占用,加上智能手机带来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让飞信错失了市场爆发机会。随着微信等OTT应用的风行,这款异质性不大、功能单一的网络服务逐渐失去了用户市场。

一份来自中移动内部的会议材料透露,过去一年是OTT业务迅速发展的一年,分流全球电信运营商近140亿美元利润,同时在运营商提供的流量管道服务中,80%-85%属于互联网业务,电信运营商面临着管道“空心化”、流量价值下降、收入降低等严峻问题。

让飞信“重飞”无疑是中移动直面微信等OTT业务冲击的重要一步棋。从上述内部材料来看,移动应对策略主要包括:对飞信、飞聊产品进行产品形态上的整合,演进为未来的融合通信产品;跟移动的其他产品功能结合,充分和手机联系人、拨号盘等终端能力结合,尽快实现全量用户默认开通飞信;飞信重构要充分结合定制终端预制、流量打包优惠等手段,快速发展用户。

客观而言,飞信背靠移动“大树”获得的市场优势并不糟糕。数据显示,2012年飞信活跃用户数9932万,同比增长15.4%,最高同时在线用户达到531万,同比增长78%。并且,飞信每月还为其他基地业务引入近2000万的用户消费。

4月12日,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就2013年飞信技术实施支撑及软件开发服务发布招标公告。公告显示,中国移动将就飞信业务基础服务、无线产品、同窗、公共服务等四个子项目分别进行招标,对应项目规模分别为3.11亿、1.24亿、1.19亿和0.84亿元,总计6.38亿元。项目周期为一年。

从招标项目具体内容来看,MAC飞信、WIN8飞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平台构成了飞信的基础渠道服务,音视频通话能力、飞信桌面Launcher、飞信ROM则是无线产品的新方向,同时飞信同窗、飞豆平台、电子渠道产品、推广位平台以及内容管理等子项目也是飞信业务开放的新增服务。不难看出,中移动的“重启飞信”计划,希望能够借鉴互联网成熟的商业模式,来融合桌面、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社区网络等多类型通信平台,在跨平台多元化的互联网通信服务应用方面抢夺回被微信占据的用户市场。

[1]  [2]  [3]  
关注通信世界网微信“cww-weixin”,赢TD手机!
来源:中证网   编 辑:安华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飞信  微信  中国移动  运营商  OTT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