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出一个“蚂蜂窝”
http://www.cww.net.cn 2013年3月20日 13:28
PC端用户数量在3年内增长近40倍,APP下载过千万,陈罡不认为这是蚂蜂窝主动营销的结果。他谈及公司的营销策略,无非是一次地铁广告,几段在微博传播得还不错的宣传视频,剩下的就全是口碑传播的事儿。但口碑传播背后所反映的趋势,一是在线旅游用户规模本身的快速增长,二则是近两年社交网络的爆发加速了个人信息流动,口碑营销的效果被一再加强。 于是,我们忽然觉得貌似身边很多人都在谈论蚂蜂窝,并且口碑还不错。 我不喜欢从商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不过,蚂蜂窝毕竟脱离不开旅游规律带来的制约。这种个人一年可能只有一两次的大型消费活动,决定了用户登录蚂蜂窝的次数不会像微博那般频繁。10%左右的活跃用户比例,有人觉得过低,并预言这将制约蚂蜂窝的商业拓展。 “我觉得这完全是商人思维。公司能健康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和吕刚都是用户,知道用户需要什么,而不是站在纯商业角度思考问题。” 印证这话的例子是,2011年4月推出的旅行翻译官是一款纯粹的工具类APP,跟社区业务没有直接关系,他们只是以自己的需求推导出了用户需求,于是大受欢迎。 面对不断找上门来的广告主,2012年6月,蚂蜂窝开始了商业化尝试。它的收入一方面来自于航空公司、迪士尼等投放的展示性广告,另一方面来自于为携程、悠哉等旅游电商带去消费用户。半年时间,它的收入在千万元左右。 陈罡对商业模式有自己的理解。旅游攻略是蚂蜂窝的核心产品,它理应以中立客观的定位赢得用户信任,完全靠UGC去帮助用户做旅游决策。只不过以前用户看完攻略后还需要去搜索引擎中寻找相应服务,现在通过蚂蜂窝就能找到服务预订的平台和渠道,这其实是提升用户体验的手段之一。 他对旅游攻略看得如此之重,并把它作为了在线旅游发展的第3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的代表公司是携程和去哪儿,标准化产品的检索和销售是它们的共同特点。但旅游其实是一件很复杂又很个性化的事情,它的准备周期会比较长,而即便是同一个人去同一个地方,他的感受也会因季节与游伴的不同而有差异,更别提他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吃住行游购娱的即时消费需求。这些需求此前长时间未能得到满足,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带来了机会,整个在线旅游正在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这是陈罡“旅游攻略时代”的背后之义。 所以陈罡所说的攻略,其实是一种“泛攻略”概念:它既指传统意义上信息被集中整理后的产品——蚂蜂窝的做法是通过语义分析和数据挖掘,对点评数据进行归类整理,最后由信息被提及的频率及运营人员审核决定,它是否能被放入所推产品中;也指由社区及多款APP带来的长尾信息,这些信息即使未被官方推荐,用户依旧能够通过产品群搜索查看。 蚂蜂窝目前推出的APP有旅行翻译官、旅游攻略、旅行家游记、嗡嗡(类微博产品)、旅游点评5款,覆盖了用户游前、游中、游后3个环节。产品线看似拉得很长,但其实很聚焦:陈罡强调公司不会涉及一切线下业务,比如机票酒店预订和景点门票销售,任何产品的推出,围绕的核心都是收集用户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所有数据信息,并以此为基础打造更加完善的“攻略体系”。 用UGC的方式帮用户做旅游消费决策,这是蚂蜂窝“旅游攻略”的真正价值和本质所在。 对于蚂蜂窝这样小而美的公司,探讨和预测它在未来到底能释放多大的商业价值是一件显得有些无趣的事情——即便这种模式已在美国撑起TripAdvisor这样的上市公司。换一个角度去看,开公司、赚钱固然很重要,却并非是创业的全部意义。有谁会不喜欢陈罡的“非商人”身份呢? 来源:商业价值 编 辑:葛逊
关键字搜索:陈罡 宣传视频 旅游决策 AppStore TripAdvisor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