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巨头样本 微软云落地中国轨迹
http://www.cww.net.cn 2013年1月3日 08:47
多租户模式降低大型公有云的应用程序维护劳动力成本。 这当然也适用于中国。微软中国用了三年时间跟进总部的云计算战略,2008年首起私有云服务,当时在本土谈论需获资质审批的公有云还为时过早,但即便如此,情况也如履薄冰,业界尚处迷茫的概念导入期。 实践 概念摸索和论证阶段还只是一方面,让人头痛的是产业环境的现实。据微软当时调研报告:中国市场需求存在,但希望使用私有云的企业在系统管理、商务智能工具和虚拟化水平等总体IT基础设施水平还较低。 另外,CIO们迫切需要整体解决方案,既不想与多家服务商合作搭建云平台,又希望能在私有云和公有云间自由切换。第三,不同基础网络运营商的互联互通和居高不下的网络带宽价格及电价也造成门槛。 企业决策者还担心:云平台迁移的资金和时间成本是否太高?是否能安全移植?原数据是否能被新应用调用?如果答案否定,云迁移的吸引力会大幅下降。 据记者获得的一份微软“大事记”内部文件,可以窥见微软中国云计算的主逻辑和解决方案模型。 首当其冲是与各地政府合作,其次是帮助传统独立软件开发商和互联网企业开拓新市场和新商业模式。如通过向用友旗下畅捷通公司提供云服务,使用友向东南亚等地的海外用户销售软件服务。 又如与PPTV网络电视合作。后者致力全球华人视频的分发,但没有能力在全球自建数据中心和CDN服务,微软提供协助并与其分享海外收入。微软还为中国电信[微博]搭建运营商级别的企业私有云,中国电信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面向公众和企业用户的天翼公有云服务平台。 外资巨头这种广泛结盟的方式也体现在英特尔[微博]身上。作为全球CPU老大,英特尔不直接与最终用户接触,这使它的云战略不那么如雷贯耳,但英特尔处理器平台层面的创新是所有云计算技术和解决方案创新的起点,很多应用层面功能和特性都需其先在核心硬件平台予以实现和支持。 因位于价值链顶部,英特尔不需从无到有推出新应用,2010年11月英特尔在全球和中国同步发布云计算愿景和策略,称已将云视为当下十年最重视的业务领域。“我们走开放架构和智能化道路,这主要就体现在2010年发布的2015年云愿景上。”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叙说,愿景三要素为:互通、自动化和客户端自适应。 为使用户能站在前台秀出愿望,2010年英特尔推动最终用户成立ODCA(开放数据中心联盟)。该组织年IT投入预算超过1000亿美元,目前已有腾讯、百度[微博]、中国人寿(21.40,1.18,5.84%)等26个中国成员。 英特尔还与包括微软及Red Hat、Novell、VMWare和Citrix等致力提供操作系统环境和虚拟化应用的50多家厂商参与“云构建”计划,推出超过90个云计算参考架构,每个参考架构几乎都能对应ODCA成员提出的需求点,其中有29个是由中国合作伙伴客户提供的参考架构。 2012年10月,英特尔推出云搜索项目,让用户能根据自身需要通过这个在线工具选择云计算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 但合纵联盟只是外资公司中国云实践的冰山一角,微软近年最为外界知晓的动作可能是2010年成立的微软中国云计算创新中心。 这个创新中心的成立,实际上就是微软在为私有云普及和公有云落地做准备。此外,微软亚太研发集团还成立有一个专门从事Windows Azure核心存储服务开发的团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 者:杨琳桦编 辑:王熙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53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