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嘉宾:
印·希尔咨询高级咨询师 刘秀丽
HCR(慧聪研究)高级研究员 朱万秋
《通信世界》:您认为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是否存在风险,如何防范这些风险?
刘秀丽: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在国家政策日益明朗化的未来,其发展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不过目前国内对于物联网的某些方面研究相对滞后,比如各行业应用日益普及带来的信息高速流通,以及可能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因此在物联网发展战略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必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随着物联网应用逐步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何规避在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应用等环节可能出现的信息泄露的风险。为此,在各领域应用的设计和实施之初就必须同时考虑应用和安全,只有从一开始就将两者紧密结合,系统地考虑和设计,才能更好地解决各种物联网安全问题,应对物联网安全的新挑战。
另外目前我国针对物联网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有必要对信息收集的渠道、信息的传输通道、信息的应用规则等各环节进行详细规定,明确如何落实违背规则的处罚细则。
朱万秋:从真正意义上讲,我国尚未形成物联网产业形态和爆发点,物联网目前仍处于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阶段,但这种潜力转化成现实的市场能力还需较长时间的培育,关键点是通过技术和应用创新形成新兴业态和新增市场。
从具体技术来看,虽然我国网络通信的相关技术和产业支持能力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但是感知端制造产业、高端软件和集成服务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大,软件与集成服务、嵌入式系统、仪器仪表等产业虽已有较大规模,不过真正与物联网相关的服务和设备仍在起步阶段。
就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和国外相比国内物联网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首先,和国外相比,国内的物联网产业链完善度差距仍较大。尽管下游的通信运营商和中游的系统设备商都已是世界级水平,但其他环节相对欠缺,仍存在很大空间去突破。
其次,从理论上看,传感器、RFID和智能信息终端是整个网络的触角,其潜在需求量最大,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已经有较多的行业应用,且政府支持力度开始加大,RFID和传感器企业在中短期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然而该环节门槛并不高,势必会导致产品售价普遍一路走低,未来或将出现“增量难增收”的尴尬局面。
再次,物联网智能终端现在开始广泛引入,而在很多情况下终端的使用都需要无线环境,由此所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不可回避的一个环节,而事实上也确实出现了类似于窃听、隐私泄露、位置被跟踪等情况。
综上,国内物联网的发展应按照“应用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三步走的模式,同时相关法律法规等需要配套完善,从而把物联网产业逐步向前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