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技术 >> 要闻 >> 正文
区域无线电管理协作的技术实现
2007年10月29日 09:36    泰尔网    评论()    
作 者:许志红 丁浩

    鉴于上述情况,假如对区域内无线电监测站进行一体化集成,需要深入研究监测设备,在技术实现上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而且需要大量人力、资金投入,协调的难度也非常大。

    通过分析现有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的逻辑结构发现:一般系统符合底层驱动模块、中间层控制和数据交换模块、顶层操作处理模块三层结构体系。因此,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实现区域无线电监测站的联合监测。

    首先,针对各类监测设备开发出相应的软件代理模块。该模块实现三层结构中的中间层职能,对上接收规范后的标准命令,并对命令进行解析,将其转换为能够被设备识别的指令,控制设备按要求运行;对需要返回的数据信息,则按照约定的协议,组包后传至上层程序。当前,为解决不同系统集成商提供的监测测向系统之间通信的差异性,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制订了无线电监测网传输协议(RMTP),该协议标准是全国无线电监测应用子系统与不同监测测向系统集成商的监测系统联网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传输协议规范。对于已经采用RMTP协议的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可以直接与其提供的基于RMTP协议的服务程序模块进行通信,无需另外开发软件代理模块。

    其次,研制一体化监测平台。该平台独立于各省(市)原有的无线电监测系统,能够和所有的软件代理模块进行基于标准化命令和协议的通信。对区域内所有的无线电监测站下达监测指令,获取相应的反馈信息。同时,打破省(市)区划的概念,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融合,获得联合监测的结果信息。从而实现对区域内无线电频谱的一体化管控,以及对区域内所有无线电监测站资源的共享。联合监测的逻辑结构可由图3示意。“指令、数据流”是数据信息的逻辑走向。

    图3  区域无线电监测站联合监测的逻辑结构

    无论从资金投入量,还是技术难度等方面考虑,上面给出的无线电管理协作技术实现方案均具有可行性。而且一旦研制成功,将具有较为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1]  [2]  编 辑:张翀
关键字搜索:无线电  管理  协作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