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互联网电视的概念就颇为火热,其中以乐视、小米为主导的互联网厂商大炒超级电视概念,以互联网思维杀入广电的核心市场,带来了一大波的冲击。这种冲击效果十分明显,小米电视、乐视电视成为很多年轻人选择电视的首选,其中乐视超级电视的销量一路走高,甚至领先传统电视厂商的出货量;而小米因出货量不足的原因,虽未大规模出货,但依然赚足眼球。两家厂商主打的概念就是打破传统电视的内容呈现模式,引入大量的互联网视频,为用户带来更多的电视内容,而乐视也在打造自己的内容平台,以会员制的收费模式为用户提供服务。
诚然,相比过去的有线电视的内容呈现,互联网电视的用户界面做了更多创新,基于安卓平台开发个性化的电视节目播放平台,在实际体验中,用户可以明显感受到新鲜感,然而随着用户对电视操作系统的逐步熟悉,其平台的诸多弊端也开始逐步凸现,甚至一直无法改观,用户体验也大打折扣。
广告强行植入增加用户反感度
互联网电视厂商在培养新型的用户观看习惯的同时,也在通过诸多广告来实现商业变现,此举无可厚非,然而其广告内容的强行植入也让普通用户大为抵触。以乐视超级电视为例,电视开机后,就有一段植入广告显示,且用户无法自行关闭,甚至声音都无法控制,如此霸道的广告呈现未免有悖于互联网企业用户体验至上的理念,如此行为会增加用户的抵触心理。一位用户对记者坦言,在电视的选择上,对于互联网电视他很有期待,也保持较高的关注度,目前互联网电视的选择就是乐视和小米两家,两家都有定期的开放购买日,小米电视要比乐视电视更难抢,两者相比之下,乐视的广告植入明显过多,不着急的话还是更倾向于购买小米电视。
目前乐视致力于打造完整的电视生态体系,从内容制作,独立的播放平台,乃至电视硬件产品,无一不涉及,以一己之力推动生态圈的建立,经营压力依然不小,乐视超级电视所承载的广告内容也颇为丰富,如进入乐视tv的应用程序后,会有4-5次的广告巡回播放,持续十几秒的时间,这也让用户颇为反感,尤其是乐视tv的内容多数是会员收费内容,在付费的情况,依然有这种让人反感的强行植入广告,不禁让其电视用户抵触。目前在互联网视频的内容推送上,腾讯视频、爱奇艺等都有内容收费的商业模式,同时也有视频播放前的植入广告,然而成为其付费会员后均可以屏蔽或减少时间,相比之下,乐视tv的这种盈利模式无疑在透支用户对其产品的认可度。
电视操作系统体验相当"闹心"
相比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的优势在于其操作模式完全打破了原来的内容播放模式,将安卓平台搬入电视屏幕,有更多的app应用可以在电视上呈现,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同时小米、乐视都在打造超级摇控器的理念,进一步简化用户的操作,从而带来更酷、更炫的体验。然而浮华的外表背后,实际的体验效果也着实难以让人恭维。
从产品的成熟度来说,电视操作平台仍然在发展完善阶段,相比成熟的智能终端设备系统而言,依然存在较大距离,由此产品的更新频次较短,也在理解范围内,如小米手机早期的UI系统就是以一周一更新的频率来完善,然而操作体验上的诸多不便也着实让人闹心。
乐视超级电视的卡机问题非常突出,所谓的超级遥控器面对迟迟无法反应过来的电视屏幕时,也显得如此乏力。操作系统无法流畅运行,也反应出其产品优化仍未达到最佳。
单从电视价格而论,小米,乐视的互联网电视价格已经达到市场同配置的触底价格,也让普通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问题有较高的容忍度,然而电视硬件上的问题已有瑕疵,如小米电视屏幕的漏光问题、产品售后问题等都是用户反应较多的问题,而乐视超级电视的屏幕显示不清晰等问题也很明显,在硬件上差强人意,软件平台上又如此应付,体验从何谈起?一位乐视超级电视用户指出,乐视超级遥控器上有触屏设置,可以通过手指滑动来移动屏幕鼠标选择,让他哭笑不得的是,你的滑动操作需要十分"精准",要将鼠标缓慢划向要选择的内容,"滑动速度超过电视反应能力了,也是够难为电视了"。
4K到底是个啥?
从今年年初,电视厂商就开始热炒4K的概念,小米、乐视更是随风而上,率先推出了4K电视,在电视硬件上达到了4K标准,一位广电专家指出,4K是一个生态需要硬件和内容上的有效支撑,内容上的匮乏是4K的硬伤。目前小米电视2只是硬件上达到标准,内容上没什么谈资,而乐视电视则自主开发了一些内容,如电影归来4K版等,然而这对消费者而言根本不解渴,也仅仅是厂商拿来营销的噱头而已,体验无从谈起。
对于互联网电视厂商而言,做好用户体验可能比炒作新概念来得更实际一些,用户体验一直是互联网企业的立身之本,费心费力地向用户灌输飘渺的4K电视,未免有所本末倒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