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oogle Glass(谷歌眼镜)、Jawbone Up(卓棒智能手环)、Fitbit Flex(无线智能手环)以及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的“光环效应”下,智能可穿戴设备2013年一炮打响,火速窜红,持续发酵,至今已发展至2014年最火爆的行业之一。
“可穿戴”逐渐人性化
若说2013年以前,智能设备是“死”的,冷冰冰,没有触觉、味觉、视觉,按下一个按钮,输入一个命令,它才知道人们要做什么,而今历经漫长的“冰川时代”的智能穿戴设备终于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传感器功能的升级、语音交互技术的再造、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等的助燃下,“活”了起来,愈来愈具人性了。
“你是否觉得有点压抑?来点Hershey巧克力来振奋下情绪怎么样?”
“你的压力指数爆表了,你知道离这里3分钟步行处有家Marie's按摩院吗?”
这些只是在不远的未来,你可能会跟你的可穿戴设备之间对话的一些例子。
实际上,Google Glass谷歌眼镜,已能记录你所看到的一切;Nike+的运动鞋,能留存你出访的行程;Fitbit和Jawbone UP,能计量你每天走路的步数,监测你的睡眠情况;Cloud Ring智能项链,能传输生活数据记录你的身体机能,还可提醒状态调整,做出健康趋势分析……
目前已经有数家跨国公司正全力开发智能技术以扫描人类的大脑,处理收集的信息,分析人类的情绪是好是坏,以期用不可想象的方式帮助人们恢复心情。
时下谷歌、苹果、微软等高科技公司,其产品与用户互通联系的信息依据不再仅仅是人口统计和地理位置信息,还包含用户当时的情绪。像谷歌眼镜这样的可穿戴产品,未来可能会联系你的脑波,从而主动向你提供你非常想要但还没意识到的东西,以满足你的需求。其实,这并非什么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谷歌甚至还曾公开表示期盼人类的头部嵌入微芯片的那一天呢。
可穿戴设备的作用核心在于数据的采集、计算、反馈,以及最终对人的行为的改变。这首先是一个需要在硬件、软件和互联网服务3个维度共同发力的过程;其次,这不仅仅考虑数据采集和分析,更要考虑对人的反馈介质甚至是反馈机制——比如新形态的显示和震动、语音交互以及社交关系、社会心理学的引入等等,这将会是个技术与人文高度融合、呈现高度智能化、人性化、自动化等特点、将对人类的生活、感知带来重大的转变具有深远意义的人类生存战略新模式。
有业界专家说,如果谷歌眼镜等智能穿戴技术最终能够冲破桎梏,变得能够为社会大众所普遍接受,那情绪、想法、感觉和意见的实时追踪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工程师、市场营销者乃至全人类趋之若鹜的领域。
独立科技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 Research在报告《智能人体,智能世界》中指出,未来将会有愈来愈多的应用于信息传输、肢体感知等人机交互的多种硬件创新设备,下一次计算革命将来自传感器包裹着的穿戴式设备,而非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手机可能将回到最初的原始状态——用于电话接打),智能穿戴设备将开启移动互联网下一个更令人期待的大篇章。
根据IDC研究机构预测,未来2`3年,全球可穿戴技术市场规模将由目前的30~50亿美元增长至300~500亿美元,未来3~5年终端复合增速将不低于50%。而有机构测算,201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达到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达到 114.9亿元。
下一个营销战略主平台
调研机构Juniper Research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18年全球市场的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和眼镜)的出货量将达1.3亿台,是2013年的10倍。到时,可穿戴设备可能成为市场的应用主流平台,甚至超越智能手机。因为可穿戴设备的真正作用与意义,在于这些设备要比手机这样的终端更能融入人体和人的生活。因此,可穿戴设备亦将成为下一个营销战略的主平台,将创造新的营销与广告机会,并让广告更具有侵入性。
可穿戴设备所展现的营销机遇主要在于其拥有富有价值的独特数据,同时可进行提取加工分析,并据此提供更加细致的客户信息,让广告主、营销者有了更新更好的方式来将信息精确推到消费者面前,这对移动营销具有重大意义。
例如,可收集健康信息的可穿戴设备可以让运动产品公司知道有谁在进行锻炼,让医药公司了解谁的身体压力比较大,需要提供什么产品进行帮助。因为使用可穿戴设备的人能产生更多的数据,营销人员也可以通过此些数据挖掘获得更多有用精确的信息。如智能手环通过记录你的睡眠数据,经过计算得出你最近的睡眠质量不好,那么会通过你的SNS网站、邮箱等途径帮你推荐让你拥有更加优质睡眠质量的枕头。
还有,可穿戴设备在以地理位置为基础的推广上也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在顾客路经商店时,向他们推送饮料的电子优惠券信息。而诸如计算机化眼镜的设备甚至能够探测在逛街购物、带有这些设备的用户在留意哪些商品。还有,由于不需要携带或者放进裤袋,可穿戴设备可让用户快速随意地进行交互,接受及分享各种信息,如短信、照片或者动态消息更新。这对广告主来说,都是可利用的营销机会。
移动广告工具开发商InMobi已经有一个团队在开发智能手表、头戴式显示器等产品上广告的虚拟模型,探索使可穿戴设备成为广告发布平台的问题。InMobi创收和运营掌门阿图尔萨蒂贾说,“配置显示屏的任何设备都是一个有趣的机会。智能穿戴设备将是广告产业的下一个明星,将是队伍越来越庞大的广告载体的自然延伸。”MillennialMedia和Kiip公司也已联手探索可行的可穿戴设备广告技术,欲把配置显示屏的可穿戴设备打造成一个可用的广告平台、营销推送中心。这些突显了可穿戴设备作为营销平台的吸引力。
只要你关注的地方都会有广告,哪怕方寸再小。所以智能手表、眼镜、手环等屏幕被广告盯上也是不可避免的。很显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广告主们已经在进行相关试验,如果可穿戴市场将继续呈现正增长和可观的上行趋势,广告价值也将随之出现,它们也乐意为此付费。而鉴于当前屏幕尺寸受限,可穿戴设备上的广告尺寸将小于智能手机上的广告,比较适合展示优惠券、服饰、健康保险等之类的广告。当然,随着屏幕瓶颈的解决、消费者习惯的改变、更多的移动技术的出现,可穿戴设备的可营销领域将越来越广。
可穿戴遭遇“最后一公里”难题
业界专家称,当智能眼镜、头罩、手表、手环、脚环、睡衣、鞋子、袜子等可穿戴设备渐渐“攻占”人体的各个部分,形成人体信号的体域网(Body Area Network),智能可穿戴设备所引发的营销风暴将是惊人、革命的。
然而当前可穿戴设备所面临的困难亦与时俱来,挑战重重,常常遭遇“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引发隐私问题
尽管未来数年可穿戴设备能在移动广告领域取得“快速进展”,但这也主要取决于这类设备能否受到消费者的热拥。经常运用大数据、社交网络的可穿戴设备,让消费者了解到可穿戴设备会触发隐私问题,并可能引起法律问题,这是厂商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投放广告的企业必须注意的是,不能因隐私问题而吓跑用户。
用户体验尚不好
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亦面临着用户使用习惯的问题——已经习惯使用大屏幕、快捷便利操作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用户面对小巧轻薄、过小屏幕、内存不大的可穿戴设备方面可能会多有犹豫,这也使作为一个营销平台的可穿戴设备在发挥移动营销的作用受限,一些厂商不大乐意在此做广告。所以,可穿戴设备市场要大发展,要变为真正的、广泛的营销战略平台,除了解决屏幕过小、内存不大等方面的问题,可能还需要以突破性产品营造新的功能、风格或流行趋势,培育新的用户使用习惯,让用户拥有良好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