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智能电视将进入动荡无主时代
http://www.cww.net.cn 2013年4月22日 10:07
这也正是电视为何“必须”走向网络化、智能化、应用化甚至IT化的原因:把人群尤其是消费力强的人群留在客厅。所以目前的情况是,谁都看好这块 市场,但同其他产业一样,开始阶段各家都有自己的心思,尤其是在国内市场。电信系IPTV与光电系OTT的模式之争,已经延续了数年之久。 OTT(over the top)核心意指在网络之上提供服务,强调服务与物理网络的无关性,足见其开放性。IPTV运营基础则是运营商自建的宽带网络(专有网),且已经建立一定 的商业模式。简单来说,OTT离消费者更近更理想化,IPTV则至少在目前更成熟更可行——由于IPTV是电信发展视频的早期业务,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和精 力,发了大量盒子,有了不少存量用户。 长远来看,《互联网周刊》更看好OTT模式的发展,无它,更开放更符合用户利益。但OTT模式在中国遭遇困境是不争的事实。其政策风险以及商业模式的模糊使得其取代IPTV还为时尚早。 2011年10月28日广电总局发布了181号文件《关于印发“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的通知》,中国式OTT合法化,但经营权仅限7家:中国网络电视台、百视通、杭州华数、南方传媒、湖南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而在商业模式上,目前国内的OTT模式并没有形成如IPTV的付费商业模式,无论是电视机还是机顶盒,利润集中在终端销售环节,其他收入环节难 以控制,难以形成可持续的服务性收入。虽然也有业内人士提出OTT的“依靠VC投资支撑的网站模式”,或者与电信运营商合作以IPTV的商业模式加上互联 网电视的内容、产品,“以互联网电视之名行IPTV之实”的模式,但前景待考。相形之下,政策的利好以及电信运营商光网城市等宽带提速的进行使得IPTV 面临有利的发展环境。 更严重的是,从国外的发展来看,OTT的核心是虚拟运营,依靠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市场化规律,依托用户的前向付费这一生存根基,给予各方相应的 利益回报而建立的良性循环。但在中国,缺少付费根基难以构建良性的利益链,而且产业环境开放但无序,政策监管封闭,利益集团垄断,这都使得中国的OTT很 难具备一个虚拟运营的土壤。 唯一的破局之道还在政策——“更好的”三网融合政策将为智能电视发展破除政策性障碍。最新消息显示,国务院已于2012年11月下函同意组建中 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由财政部出资,国家广电总局负责组建和代管,注册资本45亿元。中国广电作为“第四大运营商”,按照三网融合推进目标的要求,未 来将有望获得国际出口带宽、骨干网牌照、ISP和IDC牌照。同时,一旦地方广电运营商能够通过中国广电获取新的互联网接入端口,则互联网视听内容进入广 电系统监管的电视屏幕将指日可待。 IPTV与OTT寻求某种方式去融合,这是第一个变量。 产业初期的格局乱象 正因为政策变数尚存、模式探索未定、商业前景待考,整个智能电视市场虽然希冀与从“终端硬件到软件和内容”的模式转变,但目前来看步履蹒跚。 目前智能电视市场的格局,除了电信运营商和广电系统外,主要参与者还是电视厂商、IT互联网企业以及围绕整个生态的应用开发企业,此外还有芯片、配件、内容服务等领域的玩家。 电视厂商方面,国内的智能电视主要还是由创维、海尔、海信、康佳、长虹、TCL这6家国产彩电巨头主导,加上合资的三星和LG电子,基本这些企业都已经推出了自己旗下的中高端“智能云电视”,并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轮大战。 具体来看,大多数厂商选择Android操作系统,3D、LED几乎都是标准配备,在技术取向上,高端产品基本是以偏光式3D和侧光式LED背 光为主,分辨率以1920×1080为主,在硬件规格上创新点并不多,不过云服务、智能交互、多屏互动等服务还是层出不穷。同时国内一些IT与互联网巨 头,比如联想在201年中期率先推出了智能云电视,此后乐视以互联网思路即将推出的“超级电视”以及盒子战略。 来源:互联网周刊 编 辑:王熙
关键字搜索:智能电视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