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深度阅读 >> 正文
 
被异化的社会化媒体也在异化社会
http://www.cww.net.cn   2013年2月20日 09:42    

社会化媒体一窝蜂的涌入个人和企业的生活。人们开始不断思考如何将社会化媒体带给企业、机构以及个人的利益最大化,同时,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经济问题,甚至政治问题,开始悄然出现,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最近 BBC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现代人对社交媒体厌倦症和依赖症的矛盾,美国也有一项调查61%的Facebook用户已自愿脱离社交网络一段时间。(见钛媒体此前文章《 BBC:Facebook,正在让人厌倦 》,社交媒体对人类的影响是深远的,然而正如货币的两面性,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异化还在更为深入地异化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还会看到什么?

在Facebook出现之前,博客、论坛等这些用户产生内容,且用户之间有互动的自媒体就不断吸引着人们前往。如果说,博客和论坛等还只是社会化媒体的初级阶段,那么Twitter和Facebook的出现,则让社会化媒体进入鼎盛时期。而之后衍生出的LinkedIn、Pinterest等其他很受欢迎的社会化媒体,包括国内的各大微博,以及腾讯微信这样的后起之秀,都进一步将社会化媒体推向成熟化。

社会化媒体一窝蜂的涌入个人和企业的生活。人们开始不断思考如何将社会化媒体带给企业、机构以及个人的利益最大化,同时,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经济问题,甚至政治问题,开始悄然出现,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不得不承认,目前一个非常清楚的事实是,社会已经越来越依赖社会化媒体了。当然,各大技术公司和市场营销人员是非常希望这种越来越强的依赖性,因为社会化媒体给他们打开了太多新机遇。

这无可厚非,盈利和赚钱是企业的根本。但反过来看,社会化媒体的使用者,芸芸众生,集体依赖社会化媒体后,他们的生活形态、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等发生了什么变化?改变了多少?而芸芸众生组成的是整个社会,那么社会和文化形态有没有因为社会化媒体而发生改变?而这却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

文化是社会存在的灵魂,是某一时期集体意识和社会形态的体现。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但到目前为止,对于“文化”这个词语,还没有一种严格和精确的定义和解释。

一般来说,一个社会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思维方式等等就组成了这个社会的文化。

所以,当社会化媒体不断对人们的生活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思维方式、价值观甚至是习俗造成影响时,我们的文化是否因此而受到影响或者说发生改变?或者重新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这种改变无论好坏,也无论体现的是否明显,这种改变就像地壳的运动一样,无声无息的发生了。

被异化的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的初衷是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但事实是人们变得更加疏远,网络上的联系远不如传统的关系维系更能拉近距离。

社会化媒体一个最重要和最本质的特点是以关系为基础,将人们笼络在一起的。这种关系可以是亲密的朋友,可以是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以是有相同追求的圈子,可以是专业化讨论,等等。

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关系因为分享内容而变得更加紧密,比如让朋友间更加互动和了解,让陌生人之间变的熟悉。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社会化媒体上关系的建立很容易,但关系的维系却偏离了社会化媒体的初衷。

人们之间的距离虽然因网络而让虚拟的距离划为零,但社会化媒体的海量信息、嘈杂无节制的“自我广播式”垃圾信息分享,将人们不断淹没,寻求好友信息和状态的热情不断减退。

人们一方面对社会化媒体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大,但另一方面却越来越变得“沉默寡言”。人们开始像喵星人一样躲在电脑或手机背后去窥视整个网络,只习惯于走马观花式的“看”,看某个好友的状态,但却不再热衷于“互动”。而这种“互动”在某种程度上是让关系变紧密的手段。

[1]  [2]  [3]  [4]  
来源:钛媒体   编 辑:葛逊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139说客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收藏   打印  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丑文化  媒体信息  社会网络  著作  连接关系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