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阳说:“虽然E-Plus当初决定把这个服务合同交给我们时,他们也理解接管的过程不会很平滑,他们预期网络在一月份、二月份的时间段,会有瞬间掉到沟里的表现,但他们觉得战略选择是对的。”
“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如果E-Plus掉到沟里,我们肯定是很痛苦的。万一这个沟稍微宽了一点,整个就把E-Plus埋了进去了怎么办?”
在普华永道做完整体财务评估后,P3对阿朗网服团队的能力评估结果也出来以后,方案B的优势逐步显现了出来。德国网服公司与E-Plus的合作时间有七年之久,公司里的员工平均工龄15年,他们对本行业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因为德国人做一份工作,会做很长时间,在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一份工作能干20年、30年。这在德国很常见,跟国内的情况不太一样,国人一般都是研发能力强了,就想转管理,管理能力强了,就想做副总,不断的寻求变化。而德国人的想法是“既然我专注于这份工作,我就要把这份工作做好。”他们会在自己的领域里不断深入,平均15年的工龄说明这个团队深入了解网络和管理服务的精髓。
另外,阿尔卡特朗讯在欧洲有着20多份管理服务合同,在欧洲做服务的历史也有相当长的时间,积累了很多关键的流程和经验,拥有很多值得中兴学习的能力。
而且,出售德国网服公司也符合阿朗的战略方向,阿尔卡特朗讯2013年开始实行战略重组,剖离非核心能力,聚焦IP网络上的几个核心领域,以扭转亏损。2013年,阿朗在全球出售了很多管理服务合同,连人带合同转让出去。德国网服公司本身就主要服务于E-Plus,失去了这份合同,虽然也可以寻求其他的合约,但考虑到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因素,最可能的命运就是被出售或者被解散。
分析到这里,方案B基本上算是浮出水面了。
收购以后的美好愿景
根据徐子阳的介绍,中兴高层最后选择方案B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看中了阿朗网服团队的能力。
虽然E-Plus终止了与阿朗的合作,但问题并不在一线员工的能力上,而是出于战略方面的考虑。不过,在前期与E-Plus的沟通时,我们也隐约嗅到了E-Plus的不满,E-Plus首席技术官Rafal Markiewicz在谈到供应商区别的时候,曾提到其他很多供应商将产品交付以后,就消失了。
这样的表现和中兴随叫随到的服务态度相比,感受明显是不一样的。当然这是欧洲人的办事方式,尊重流程、完全按合同条款或规章制度办事。但很多时候,从人情的角度看,如果把这道门绷得特别严,信任度和好感度就会大幅下降。比如说,在办任何事情之前,如果这件事不在合同范围内,你就坚持一定要先谈好价钱和条款再办事情,不顾客户焦急万分,那只能让双方的距离越走越远。
出售德国网服公司,对阿朗来说是战略选择;对中兴来说,也是战略性收购,是建设高端市场服务能力的最快方法。
等中兴完成对这家网服公司的收购以后,它就成为德语区仅次于爱立信的第二大网络服务公司,中兴对它未来的发展路径已经规划好了:
在前期的评估当中,阿朗德国网服公司的能力可以总结为三块:
一是咨询。从一家新运营商一开始建网的商业计划书、赢利模式、运营和推出服务整个流程,向新运营商提供建议,靠知有哪些关键点需要注意到,还可以帮新运营商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运营管理流程。
二是某个网络模块的外包服务。比如说某些运营商的中心机房及无线侧、建站的监控管理,由阿朗网服来帮他们监控和运营维护。
第三个能力是整体托管能力,对整个网络进行端到端的管理运维,类似目前与E-Plus的合作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