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G并非救命草 “三座大山”横压光纤企业
几年前开始的如火如荼的3G网络建设推动了国内光纤光缆行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下,近两年来厂商展开了产能的“军备竞赛”,全球十大光纤企业名单中有数个中国企业赫然在列。
然而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光纤产能过剩程度或达50%。这场“跑过头”了的“军备竞赛”直接导致光纤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企业利润率也随之降低。
显然,光纤企业也开始认识到了形势的严峻,各种产业会议上光纤企业都会对此议题展开讨论。这种忧患意识是难能可贵的,此前就有业内专家指出,“中国光纤产业面临产能过剩、核心技术和原材料供应受制于人、新产品开发力度不足三方面的考验”。
不得不承认,上述专家提出的三个方面正中国内每一个光纤光缆企业的痛处,三点不足恰如压在企业身上的“三座大山”。
低端过剩 高端缺失
针对光纤产能过剩问题,此前有专家表示,“大家把所有的产能堆积到同一类产品、同一市场上打破了产业链的生态平衡。”
数据表明,2002年至2011年这十年间,中国光纤市场需求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惊人的32%,强劲的需求引发了“疯狂”的供给,每一个厂商都想从这巨大的商机中分一杯羹。
后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战不可避免的上演。企业为了保持利润,不得不尽力降低成本。而又由于线缆生产自身的特性,提高产能成为最简单直接的降低成本的手段。至此,低端竞争、产能过剩、价格战,一条生态失衡的产业链渐渐形成。
在普通光纤产能过剩的同时,市场对低损耗光纤和超低损耗光纤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运营商骨干网已经开始全面进入100G的时代,相信400G甚至1T等高容量光通信系统也会在几年内到来。传输容量的提升伴随着传输距离的缩短,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采用损耗更低的光纤。
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曾经根据大型网络模拟计算结果算了一笔账,运营商建设超高速骨干传输系统,如果采用低损耗光纤、超低损耗光纤,那么总传输成本将有可观的降低。同时也有业内其他专家认为采用可补偿性好的光纤也可以降低成本。
可观的成本节约,必然会引发运营商对高端光纤产品重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厂商能提供低损耗光纤产品的仅有亨通、长飞、烽火等几家,而超低损耗光纤产品更是没有一家能够提供。
亨通光电总工程师薛梦驰表示,4G会带来光纤需求增长,但不会改变产能过剩的局面。普通光纤产品产能过剩的“惯性”或将持续。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总经理庄丹表示,“走出去”也许是解决光纤行业产能过剩的好办法。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有专家称,未来光纤光缆行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于光纤预制棒生产的成熟度。光棒是整个光纤光缆产业链的初始原材料,占到光纤生产成本的近70%。
近年来,国内厂商自行研发或与外企合作,提高了光棒产能,减少了对进口的依赖,但是光棒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成熟度和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在高端光纤产品方面,国内核心技术几乎空白。由于制棒工艺与传统的G652光纤相差不大,国内主流厂家基本具备了量产低损耗光纤的能力,但是超低损耗光纤技术完全被以康宁公司为首的国外企业所垄断。
低损耗光纤的信号衰减值为0.185dB/km,超低损耗光纤的信号衰减值为0.170dB/km。仅仅0.015dB/km的差别,在技术上却是有本质的区别。
G.652光纤为了保证传输性能,需要在纤芯中掺杂稀土元素锗,正是锗元素这种“杂质”增加了光纤的损耗。而康宁公司采用的是纯硅芯工艺,把信号衰减值降低到低于0.168dB/km。
这种纯硅芯工艺“脱胎”于海底光纤技术,而中国企业长期以来,海底光纤产品依赖从日、美企业进口。纯硅芯工艺基础一片空白,没有“厚积”自然不能“薄发”。
烽火通信线缆产出线总裁蓝海也曾表示,“对于超低损耗光纤,其制棒工艺与传统光纤完全不同,技术仍相对超前,光纤应用指标的长期稳定性仍有待进一步检验,因此预计其国内应用仍需要2~3年时间。目前国内线缆厂商的研究依然处于低损耗光纤阶段。”
产品结构单一
我国光纤光缆产业的现状是,普通光纤供过于求,低损耗光纤有自给自足的趋势,而其他值得圈点的产品实在不多。
特种光纤、特种光缆等高端产品中矿用光缆、气吹光缆可以自给自足,但诸如海底光纤光缆、环保型光缆、传感光缆、油井光缆等特殊用途光纤光缆还不同程度依赖进口。
韦乐平曾表示,这些无源产业的光纤光缆厂商习惯了规模化发展,渴望产业形势“一百年不变,思想太落后”。可见业内对光纤厂商的“不思进取”有颇多怨言。
产品层次较低,技术含量较少,利润率较低的产品结构非常不利于光纤光缆企业的发展。产品结构的多元化,将是未来光纤光缆企业必须研究的课题。对此,薛梦驰表示,光纤企业应该有布局,通过差异化市场提升竞争力。
所幸,国内领头的光纤厂商已经开始重视产业结构调整,陆续推出了不同特性的特种光纤产品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产品差异化、设备方向转型、拓展海外市场,这一系列举措表明,国内光纤企业正走在从初期野蛮生长通向成熟后良性循环的路上。
2、4G宽带协同发展 加快部署100G网络
“宽带中国·光网城市”计划启动3年来,截至2013年底,中国电信光纤到户(FTTH)覆盖家庭住宅用户突破1亿户。近日,在工信部举办的“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会议上,中国电信公布了2014年“宽带中国”建设计划:全年新增固定宽带用户1000万户,光纤入户覆盖家庭新增1200万户……随着国内4G启动,在推进接入网光纤化的同时,中国电信正加快部署4G。尤其工信部颁发TD-LTE 4G牌照后,近期释放推动FDD-LTE规模试验信号,有望进一步推动中国电信4G和宽带业务的协同发展,提升固移融合网络优势,为信息消费搭建坚实基础。
4M及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超八成
据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表示,中国电信在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计划的3年中,先后投入超过千亿元的资金及大量人力和物力,在网络能力、网速提升、用户普及等重要指标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网络方面,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电信FTTH覆盖家庭突破1亿户,南方90%以上的城市家庭用户均可按需提供20M接入,通宽带的行政村超过29万个。TD-LTE网络已开通数据服务。
网速方面,中国电信已进行三次宽带提速。2013年8月启动的第三次全国宽带大提速,可向用户提供高达100M的宽带接入。目前,中国电信4M及以上的宽带接入用户占比超80%。固定宽带户均接入网速由2012年初的5.5Mb/s提升到8Mb/s。
4G宽带协同发展,加快部署100G网络
按照中国电信2014年“宽带中国”建设计划,“提高网速”、“扩大覆盖”、“加快LTE建设”成为关键词。王晓初表示,2014年中国电信将做好有线宽带与无线宽带的结合,加快提升用户的宽带体验。
中国电信计划在2014年、2015年两年间净增有线宽带用户2000万户,达到1.3亿户;光纤到户覆盖家庭住宅套数突破1.3亿。今年2月,中国电信正式推出4G服务。经过前期网络建设,天翼4G网络已完成了近百个城市主城区的网络覆盖,目前正进一步完善室内覆盖和室外深度覆盖,以提高4G用户体验。
如今,移动与固网融合趋势加强。未来,中国电信将重点推广光宽带与4G业务的组合产品,在城市商务人群密集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通过CPE、MIFI等多种形式的4G无线宽带来弥补有线网络覆盖能力的不足,实现4G和宽带业务的协同发展。
此外,为应对爆炸式增长的流量,中国电信正加快升级骨干网。有资料显示,中国电信预计在明年将完成全国100G网络的建设。在上海以及浙江、福建和广东三个省份部署的骨干网络将于今年6月份完工,这将是中国电信首次启动100G网络。
可以预期,以高速光纤宽带与广覆盖的3G网络为基础,4G时代的中国电信将为用户构筑无缝衔接的高速网络体验,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固移融合应用。
3、4G资费之变 一切才刚刚开始
近日,中国移动发布资费新政策,从6月1日起,全面升级4G资费体系,除了流量资费降幅空前之外,还推出延长时限的“季包”、“半年包”,以及可以和亲友分享流量的流量分享服务等。
此前,中国联通在3月中旬发布的4G/3G一体化套餐中,套餐内流量比3G套餐大幅提升,在日前第三届“5·17”网购节上推出了创新的自由组合套餐以及1G半年流量包的一折优惠,而广东联通也推出了流量转赠平台。中国电信则推出了 “流量宝”,打造以流量币为核心的互联网流量经营平台。
近日三家电信基础运营商围绕流量方面的改革,成为一个信号,标志着探索了好几年的流量经营,终于进入实质性阶段,这也将成为通信行业深入转型改革的一个开始。
流量消费进入G时代,流量成主菜
经过3G五年的经营,2013年通信行业非话音业务收入占比首次过半,达53.2%,非话音业务与话音业务完成了“历史性交接”。2014年作为4G元年,在4G上“快人一步”的中国移动率先发起了流量资费体系的较大变革,拉开了电信运营商真正从话务量经营进入流量经营的序幕。
在此轮变革中,流量费用的大幅跳水是消费者最直观的感受。价格是市场经济中最敏感的因素,也是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问题。今年以来,有关4G流量遭到了很多吐槽与调侃,4哥的“房事”以及月底流量清零的官司都被炒得沸沸扬扬。但归根结底,消费者是觉得在4G时代,原来套餐里的流量越来越不够用了。
从中国移动本身的发展情况来看,资费正成为当前发展4G用户的有效杠杆。据了解,中国移动在4G发牌后,目前仅发展了400余万用户,与全年5000万的目标相距甚远。同时,对于中国移动来说,抢在FDD制式的4G牌照发放前的黄金窗口期,大力吸引用户加入移动4G网络,机遇难得,时间紧迫。中国移动自我评测,用户发展主要取决于网络、终端、资费三大因素,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当前网络、终端已经基本成熟,阻碍4G用户发展的挡路虎主要是资费。语音时代的高端用户未必是4G时代流量消耗的大户,必须降低资费门槛吸引中低端客户转入4G网络。在资费上主动出击与变革,打出重拳成为必然。移动用户数在全行业占比超六成的中国移动的改革,也将引起行业的地震。
从整个行业来看,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文件,对所有电信业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电信资费由市场决定。流量降价成为大势所趋,这也是4G时代特点决定的。随着网速的加快以及手机上网习惯的养成,人们对流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客户流量消费已经从M进入G时代。近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高端手机用户月平均流量消耗为1.6GB。4G时代,动辄数G的流量消耗,如果还延续过去的资费模式,确实不是普通人能消费得起的。流量降价也意味着同等价格的套餐所含的流量大幅提升,流量正慢慢成为4G资费里的主菜,语音和短信将成为配菜或者赠品,电信运营商的资费体系将发生质的变革。
客户需求是方向,创新谋出路
在此轮资费体系改革中,周期更长的流量“季包”和“半年包”、流量共享转增、流量币、后向流量收费等举措让我们感到惊喜与期待,这也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创新产物,将运营商的流量经营推进深水区。
3G时代,通信企业基本上延续了2G时代的资费体系,在流量经营上虽然进行了一些探索与试点,但并没有全网推广,客户的感知也不深。而4G时代刚刚到来,今年就出现了很多新概念。虚拟运营商“业务未动,理念先行”,有的承诺两年内每月话费上限封顶,有的承诺两年内用户流量不予清零。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相关负责人都认为虚拟运营商的加入,没有对目前的资费产生大的影响。苗圩部长在近日的采访中也坦承:“在现阶段,虚拟运营商进入市场,对资费进一步合理化将发挥一定的作用,但这个作用也是有限的。”但不能不说,虚拟运营商打出的概念,忽悠也好,炒作也罢,至少改变了消费者的预期,带来新的理念。架不住人们问:“人家虚拟运营商可以,你们怎么不行?”
苗圩部长表态:“老百姓的期望,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相关企业的努力方向。”在竞争激烈的4G时代,基础运营商只有真正以客户需求为方向,才能找到出路。据了解,中国移动市场部今年年初建设了一套网络评价监测系统,范围包括5000家网站的上万个频道,用来收集客户的需要与意见。此次资费改革正是基于用户调查的结果。
综合来说,实惠、简单、透明、灵活是消费者对4G资费的期望,为运营商制定资费政策指明了方向。中国移动承诺未来将推出多种创新模式,例如“弹性计费,智能匹配”服务,即每月根据客户消费情况动态匹配当月最恰当的一档流量资费,让客户无须对选择套餐进行过多的思考,使用4G将像使用傻瓜相机一样简单。此外,在流量分享的基础上,尝试流量的转赠、兑换(流量兑换成积分等)、企业分发等服务和功能,提供更加灵活的流量消费体验。未来将联合合作伙伴全面开启后向流量收费模式。此外,还将推出不限期“流量币”,真正激活流量价值。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正在酝酿一些举措,只等着FDD牌照发放、4G全面运营时好一展身手。
如今,创新的概念已经越来越多,让人充满期待,早日全面普及才是重点。
改革需要勇气,稳健深入推进
面对这样的资费改革,全民都会高呼,让改革来得更猛烈一些吧。可对于“大象”级别的基础电信运营商,改革需要太多的勇气。资费体系的改革仅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更深入与根本的革命还潜在水下。
资费体系的改革牵动企业的各个系统,必然有IT系统改革的幕后支撑,也将涉及企业运营体系、商业模式、管理模式、营销服务等核心要素。经过近10年的转型发展,电信运营商已经做了不少积淀与准备,而今已进入转型改革的深水区。
对于刚进入通信市场的、响应市场需求灵活的虚拟运营商可以搞全套的创新,而基础运营商却有太多的框框限制,在体制机制方面受到不少制约,也要受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以及资本市场盈利的限制。举例来说,话音和短信未来很可能成为流量的附赠品是国际主流趋势。但对于今天的中国移动,如果一下子就作出这样的改革,对企业的收入与利润的影响会有多大,实在难以预期。2013年中国移动财报显示,语音业务虽然比上年下降了3.4%,但依然占中国移动通信服务收入的60%。因此,基础电信运营商在资费改革上只能把握节奏,一步步稳健地将改革推向深入。
很多业内人士担忧:“现在语音服务基本赚不到钱了,运营商主要靠流量赚钱,如果大家纷纷贱卖流量,将加速自己沦为‘管道’的趋势。”但也有人看好流量经营上的改革,知名咨询分析师马继华认为,流量的转增与共享类似资产交易,这种流量之间的流动将产生出崭新的商业模式,未来,流量也将逐步由“资产”上升到“资本”层面,运营商机缘巧合地获得了未来移动互联网转型的重要法宝,运营商由此迎来了流量经营的春天。
谋变、创新流量经营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越发显现。改革已经上路就无法停步,只能越走越远。
4、中国移动发布4G新资费
5月14日下午,中国移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自6月1日起面向全国客户推出4G新资费,内容包括4G自选套餐、4G飞享套餐、4G上网套餐、4G商旅套餐四款主套餐和一款4G流量可选包。使用原全球通上网套餐、商旅套餐的客户可平滑升级为4G上网套餐、4G商旅套餐。其他尚未使用4G服务的客户可便捷地将原套餐更换为4G自选套餐和4G飞享套餐。不愿更换原主套餐的客户可以选择叠加4G流量可选包,叠加后原有主套餐不变。
如今,移动互联网已融入生活的每一天,人们期待着更加顺畅、更加实惠的移动宽带网络体验。自中国移动4G商用以来,目前已有超过200个城市的400余万客户享受到了4G网络带来的快速、便捷的美好移动生活。用得好,还要用得起。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加入到4G阵营,人们也越发希望中国移动4G资费价格更“骨感”,而流量更“丰满”。
对比现行资费,4G新资费的第一个特征是门槛更低。全新推出的30元500M流量包,切实放低了4G套餐的使用门槛,可满足更多4G入门客户的使用。而4G飞享套餐也增加了多项中低档位的套餐,最低档位套餐也从88元降低到了58元。
第二个特征是价格更实惠。4G新资费中流量单价最高降幅达50%。以原4G套餐中客户最关注的70元1G流量包为例,在新套餐中70元可获得2G流量,流量单价降幅为50%。原全球通上网套餐、商旅套餐客户升级后,在套餐费用不变、语音分钟数不变的基础上,4G上网套餐中的流量为原套餐流量的2-6倍,而4G商旅套餐中的流量增幅更高。此外,中国移动还将2G/3G套餐外流量资费统一下调为0.29元/MB,与4G套餐保持一致,从此中国移动套餐外流量资费不再根据客户使用网络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真正做到了“套外一口价”。
第三个特征是服务更周到。首先,中国移动开通了流量分享服务。使用4G套餐的客户,可授权1-4个亲友分享自己套餐内的流量,每人每月收取10元功能费。这项服务一方面方便了客户尽量接近饱和地使用套餐流量,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拉低了流量单价。以4G新资费中280元11G套餐包为例,客户若授权四人共享,则每月需缴纳费用为320元,相当于每人以64元的单价获得2.2G流量,这比70元2G的新套餐价格还要低。第二,中国移动此次推出了流量“季包”和“半年包”,流量周期更长、使用更灵活,客户可根据自己的消费习惯进行选择。
第四个特征是使用更安心。不但中国移动之前发布的“流量使用自动提醒”、“500元或15G双封顶”、“智能账单”等服务举措依然适用于4G新资费,帮助客户及时了解自身使用状况、合理控制费用支出,而且进一步优化了流量加油包订购方式。客户订购10元100M流量加油包,每月超出套餐后系统将自动为客户叠加,从过去的“手动档”升级为“自动档”,免去客户重复选择的烦恼。未来,中国移动还计划推出套餐“自动升档”服务,每月根据客户消费情况动态匹配当月最恰当的一档流量资费,让客户无须对选择套餐进行过多的繁琐思考,使用4G将像使用“傻瓜”相机一样的简单便捷。
据了解,中国移动将提供营业厅、10086热线、10086网站、短信等多种办理渠道,方便客户选择。具体订购时间及其他进一步的信息客户可拨打10086进行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