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新苗
通信世界网10月26日消息,2007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于23日至27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通信世界网前方报道小组于22日晚7点提前驻扎在国际展览中心附近,将对本届展会带来“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第一人物”的报道。
Chinabyte记者于艺婉作为特约主持人,特邀信通传媒总经理李长海先生,在通信世界网访谈间就本届展会的情况进行对话。
信通传媒总经理李长海先生接受采访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通信世界网,来到我们通信世界网高端访谈间。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信通传媒总经理李先生。我们都知道今年的通信展已经是办到第16届了,我想听听您都参加了多少次通信展?
李长海:每次通信展,除了香港那次举办的没有参加,其他的我都会来看。
主持人:那么您对第16届,就是今年这届有什么感受?
李长海:如果说感受的话,跟这届通信展的特点有关系。因为这届通信展可以说有这么几个特点。一个是它在专业领域突出亮点的TD-SCDMA,整个产业链的形成,通过通信展可以看出一个大概的轮廓。我也和TD联盟的杨骅沟通,认为这次展会跟以往的展会相比更专业。
可能从气氛上大家会觉得相对来讲以往人气比较那么旺。这个问题我想说两句,通信展这么多年来的变化,它从功能角度来说,十年前的通信展,当时华为、中信还没有成为现在的规模,他们可能靠通信展来展示自己的产品,展示自己公司的形象。那个时候是以外国公司为主导,为主题的。那么现在它可能不需要这些,已经是国内甚至国际上非常知名,国内最大的电信制造商。每个参展企业的参展目的发生变化,原来可能更多的是销售产品,扩大影响。可能销售产品占了很大的成分,展示自己的新技术,那个时候技术交流的深度广度和频次远远不及现在,新厂商很多,新进入者很多,大家对这个行业不熟悉,行业也不熟悉这些企业。靠展会来互相熟悉和互相沟通。第二个职能,我记得很多次有展会参展商的设备不拉出去,直接在这里卖掉,现在这种情况不会再出现了。现在更多的职能是什么了,参展商和用户之间,通过这样一个契机,一个由头建立一个更深层次的联系。或者说跟竞争对手,因为现在竞争很激烈,对于竞争对手来说实力更强大,更专业。实际上从原来通信展到现在的通信展,从参展商的目的转移,然后展会的性质也发生变化。原来销售、公关、宣传,那么现在更多的可能是公关,这种公关对原有既定客户更深入层次,可能所有参展商,包括老的参展商不一定希望通过一次展会认识新的客户。而是对原有的客户有一个更深入的交流。就是说从销售到公关、从展示新产品,一些大的制造商,几乎每天都会有,不可能利用展会的方式做进一步的交流。仅仅是一个展示。实际上行业内有的人讲说,制造商就想说一句话“我还在”就够了。说到展会的功能更专业。
大家可能觉得冷清说人少,这个人少跟专业有关。原来参观展会的人,如果分析的话,可能50%会跟展会内容不相关,不专业,都是展会的外行来看看,来看看行情。现在来参观展会的都是抱着自己已经定好的目的,比如说我就是要和华为交流、中兴交流,爱立信交流一下,就某个问题。还有参观人员都是参展商都是会前要求来的。还有一个比较通俗的理解是说参展商在展会上,布展、展台宣传远远不如会下花钱多。都是适应行业发展的趋势,所以说人少不是问题,核心问题是参加展会的是不是自己的要求。今天这期有一个我们通信世界新闻部主任杜鹃的一个展会访谈,第一句话就是人多人少,非常同意她的观点。也可以看看我们的通信世界。
主持人:我其实也想针对您总结的第二点、第三点深入探讨一下。其实现在展会的目的已经变成了一种展示,不仅仅是销售和公关。那么我们注意到两家企业没有来,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诺基亚,以及第二大手机厂商摩托罗拉也没有参展,我想听您您的想法,为什么这两家企业没有出现在通信展上,是常客,而且是领军企业。第二个问题,还想对人多人少进行深入的探讨。其实人数是一把双刃剑,人多有人多的气氛。算是ITO,我参加过四届。以前给我感觉,通信展的人非常多,甚至挤不进去的那种。而且我们这种展会,很多展会是因为制度上聚不上人来,可能参展商非常不高兴。所以人数是一把双刃剑,我想可能今年,可能像也会得到一些反馈。越热闹,至少从感觉上是关注的。想请您谈谈这个方面的看法?
李长海:两家厂商没有参加我也很惊讶。可能与他们的战略和展会的定位特点有关,摩托罗拉也好,诺基亚也好,可能认为本届展会在TD方面有太多的投入和介入,与他们的产品特点不太适合。这是有可能的。第二可能是最近一段时间,移动通讯技术,特别是标准方面的技术的变化很厉害,各国,全球上3G的很多,中国的3G牌照什么时候发放,还在猜测,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表。更何况WiMAX又成为3G的新的标准。等等等等这些变化,甚至下一次更多的大厂商不来,都是完全有可能的。没准有一些新的厂商介入。技术的变化和它产品定位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是不是来参展。
第二个大问题,关于人数多少的问题。可能刚才说到的原因里面还有一个原因没有提到,十年前大家可以想象互联网是一个什么情况。97年门户网站还没有起来,包括专业领域的门户也没有。那么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是什么?获取的手段就是报纸、广播,还有杂志为主要的。那么人们需要展会面对面的交流,提高这种交流的效率,利用这种交流达成一个更高的联系的紧密程度。那么有了互联网之后,通信展当天发生的事情,以分钟计就可以知道,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以秒计都可以知道,就是这种节奏。也是促使这种展览的形式,特别不是面向大众的展览形式,专业展览的形式,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人们已经不靠展会来获取信息,因为展会信息量很大,一下来了那么多厂商,几乎产业链上所有的厂商,会以很高的姿态出现,会提供很多新的东西。现在这种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都有很大的变化。不管是参展商也好,还是参观者,都不指望通过一个展会怎么样,也只是来看看变化。看看感觉一下气氛。然后找一些熟人去交流。
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展会期间的会议少了。原来一个展会会挂很多很多的专业的技术交流会,会场都挤得满满的,现在你看厂家不做这种技术交流会,把这个放在网上,放在日常去做,定向去做。就是它的这种宣传、公关和销售,叫细分市场,或者定位更加准确。这也是影响人气的一个原因吧。但是,如果从这个方面来说,展会的功能减弱了,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既然来了,这些来的人都是专业人士,对展会的忠诚度提高了。效果提高了。不在人多少,而在于有效没有效。包括我们做媒体也是这样,假如观众里面的人多,和你能真正看到的多,是两个概念。不是一个概念。过去十年前参观的人那么多,大家都是看热闹的,这次到现在可能都是看门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