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阿里日”到“京东月” 电商二元竞合改变中国
http://www.cww.net.cn 2013年7月2日 12:46
或许正因为如此,这次参与“京东月”大促的商家,也是空前的:有上万家品牌参与,仅开放平台商家就超过五千家。而先后卷入的电商平台,规模也是空前的:乐蜂、聚美优品等美妆领域的垂直电商,更是第一次参与;这也从侧面显示出,他们对于京东的发展势头颇为忌惮。 阿里盛世之下有危机 5月下旬,京东店庆月揭幕前夕,主管开放平台业务的副总裁蒉莺春,在博客上发文指责天猫强迫商家“二选一”,无疑是最具爆点的话题之一。 虽然天猫官方否认,并指责京东借此炒作,但业内人士都清楚此事确凿。而在6月26日,京东首席营销官蓝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有三个商家最终因为压力退出京东此次大促,其中就有2012年名列天猫女装第一名的韩都衣舍。 2012年,阿里宣布其旗下C2C的淘宝和B2C的天猫,累计交易额超过了万亿元大关。天猫的规模虽相对小一点,但也有2000亿元之多;相对而言,京东才只有600多亿元。加上支付宝的强势地位,看起来,没有人可以在短期内,动摇阿里电商帝国的位置。 既然如此,阿里又为何对于京东和商家的合作大动干戈? 如果仔细分析,其实不难理解阿里的焦虑感:在C2C时代,阿里的淘宝,在中国具备绝对的优势,其市场份额超过了90%。无论是腾讯旗下的拍拍,还是和eBay整合之后的易趣,根本不足以对淘宝构成任何实质性挑战,因为差距太大;按照马云的说法,是用望远镜也看不见竞争对手。 但在B2C时代,阿里的地位却被极大地削弱了。把平台型和自营式都合并在一起的话,天猫在B2C市场的份额刚刚过半。也就是说,天猫实际上已经在京东的有效射程之内。再加上京东的增长速度已经开始超越天猫,强大的自建物流体系也逐渐发力,天猫不可能无动于衷。 更重要的是,阿里一直倚重的平台电商模式,其实并不能完全说服海外投资者。今年年初,麦肯锡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就指出,在中国平台电商占到了整个市场的90%,而在美国这个比例仅为23%-24%。也就是说,在中国,随着网购的逐渐普及,对消费体验的需求不断升级,平台电商所占的比重肯定会逐步降低,中美网购习惯最终会殊途同归;目前的格局,只是阶段性的而已。 因此,对于打算在海外上市的阿里来说,在B2C领域绝对不容有失。毕竟,支付宝的红利,海外投资者很难分享;至于阿里牵头号称投资上千亿元整合物流的菜鸟网络,真正出成果最起码也要七八年之后,短期内难以画饼充饥。 京东于2010年底推出开放平台业务之后,更和天猫直接短兵相接,对第三方商家展开争夺。虽然京东开放平台入住的商家目前只有近三万家,远远无法和淘宝、天猫相比;要知道,仅淘宝一家,入住商家就超过了600万家。 但是,分析人士指出,京东完全不需要在入住商家数量上,和阿里一较高下;京东只要利用自建物流体系等先天优势,对优质商家“掐尖”,哪怕数量只有对方的1/5甚至1/10,就能极大地动摇阿里在这个领域的定价权和控制力。因为商家天然欢迎平台竞争,以便争取主动;百丽、七匹狼、雅戈尔这样的传统品牌如此,即使像裂帛这样的“淘品牌”,也同样选择了同时入住京东。韩都衣舍虽然在天猫“二选一”的压力下,没有参加京东店庆月活动,但其京东旗舰店依然在正常卖货。 合则共赢,斗则双输 在刘强东看来,中国电商行业最终只会剩下不超过三个综合性平台。虽然他强调,每个人都有机会,但实际上,综合各种条件来分析,除了阿里和京东之外,其他电商玩家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小。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论是京东还是阿里,都开始在切切实实地改造(transform)中国商业生态。 “618”以及“双十一”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传统上,六月份和十一月份都不是零售业的旺季:因为六月份前有五一假期,后有暑假;十一月份则前有“金九银十”、国庆节,后有圣诞节、新年。但是,京东和阿里硬是凝聚亿万网民的力量,反周期打造出来两个“网购狂欢节”;而销售规模和用户的投入程度,亦让传统零售商大跌眼镜。 来源:大洋网 编 辑:姜蓓蓓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