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互联网 >> 正文
 
从产品设计起点解读Twitter和新浪微博的未来
http://www.cww.net.cn   2013年7月17日 10:02    

二者从产品设计开始就存在着一个“小差异”,且往后这个小差异的差别越来越大。Twitter信息像接力,一棒接一棒,每一棒都是独立个体。新浪微博则是,聚光灯始终在第一棒身上。谁更代表未来?

近日,关于新浪微博活跃度是否降低有一番热议。钛媒体登载的一篇文章认为《新浪微博,不是活跃度降低,而是回归本源》.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对博客产品的讨论,当年经历过了全民博客时代后,大量僵尸用户出现,博客也进入了一个平稳期,到了社交网络和微博的相继崛起,博客进入衰败期。

钛媒体的那篇文章列举了一些现象,如微博渐成大号明星舞台,微博渐成新闻、评论素材重要来源,用户由写微博变为看微博,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回归平静的微博”未来走向如何?是否像当初博客一样也会由平稳期进入衰败期?让我们回到最初,本文将从新浪微博的初始产品设计入手进行剖析。看完此,会不难理解,如今的新浪微博为何会又显得不那么活跃。人们开始更多做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发言者。

2011年夏天一次关于新浪微博产品设计的观点交锋。

业界常常把新浪微博视为中国版的Twitter,但实际上,它们产品设计存在着一个“小差异”。这在初始阶段,并不能为人所关注,但是随着发展,这个“小差异”导致的差别越来越大。

在2011年6月16日,我发了一条微博,对新浪微博的产品设计细节提出了疑问,引起了小范围的观点交锋,其中部分讨论参与者是新浪微博内部人员。我那条微博内容是这样的:

“我多次在微博里提到过新浪微博里信息不平等问题,越来越感觉不适应。Twitter里信息像接力,一棒传一棒,棒时隐时现,每一接棒的都是独立个体,棒在他手中,聚光灯打在他身上。而新浪微博逻辑,就是谁拿了第一棒,那么后来接棒的人,始终都要背着第一棒的人,大家不是在接棒,而是在背人,聚光灯始终打在第一棒人身上。”

对于这条微博,新浪网的非认证员工@来去之间(王高飞,时任新浪网副总裁,分管无线业务) @mingsheng1(新浪微博产品经理团队负责人)@Ray周睿(新浪微博无线产品经理)等都分别做了回应和评论,@mingsheng1 和@来去之间都认为Twitter的传递方式不好,@Ray周睿认为信息源很重要,并点出了国内轻博客做不起来的原因为新浪微博是twitter和tumblr的中间产物。 @来去之间还预言Twitter将来也会做新浪微博类似的产品改进。

新浪微博与Twitter产品设计的一个重大“小差异”

2011年进行那次讨论的时候,新浪微博正在高歌猛进。而今回顾时,一些观点开始唱衰新浪微博。当时与我讨论的王高飞已经在2012年年底接替彭少斌任新浪微博事业部总经理,@mingsheng1 在2012年3月转到消费社区。

我们当时讨论的新浪微博与Twitter的产品设计差异,不熟悉Twitter的人可能不了解其中究竟。下面我介绍一下。

新浪微博在最初推出产品时,并没有完全照搬Twitter,而是进行了改造。其中除了增加了类似BBS跟帖和新闻评论功能之外,最重要一点就是转发功能,转发时可以加附言。

彼时,Twitter上面转发是需要用手工复制粘贴加RT(Retweet)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被用户沿用至今)。如下图对比,李开复最近发表于新浪微博和Twitter上的同样内容,前者和后者在传播过程中分别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转发”。

我们可以看到红色分割线上面的图,是新浪微博里最典型的信息传播案例,李开复发的信息成为“第一棒”的信息源,袁莉发的微博是依附于这条内容之上的。袁莉的粉丝看到袁莉微博后,再进行附言转发,接着的一次次传递中,李开复那条始终是最核心的,而袁莉附加的内容哪怕再精彩,在传播过程中也不会反客为主。而Twitter上在手动复制粘贴加上附言后,是完全新发了一条内容,而不是依附于原微博之上。

[1]  [2]  [3]  
关注通信世界网微信“cww-weixin”,赢TD手机!
来源:钛媒体   编 辑:于天娇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新浪微博  Twitter  产品设计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