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 >> 正文
 
富士康是如何炼成的?成为庞大的转包企业
http://www.cww.net.cn   2013年4月1日 08:31    

关于富士康,类似“世界最大电子代工企业”的报道常见诸报端。笔者1988年在国际金属模具相关会议中结识了郭台铭会长,从那时算起已有20多年的交情。从大学研究工作退休后,笔者即赴富士康担任技术顾问,2000年由郭会长出资,在日本设立了产业技术开发公司Fine Tech。

刚刚认识郭会长时,富士康还是一个位于台北郊外,只有200多员工的小工厂,如今已成长为在中国拥有120万员工,营业额超过9兆日元(约合人民币6000亿元)的超大型企业。整个过程中,笔者见证了一个超越现实的企业成长传说。

简而言之,富士康就是一个庞大的“转包企业”,为保守客户的商业机密而不公开自身的业务范围。虽然会因此出现形形色色的不实传闻,但富士康并没有魔法,在我看来,只是专注于生产工艺的制造业企业中的其中之一。换言之,正是其对生产制造工艺的专注度,才使它得以发展壮大至今。

发展不是魔法

笔者主要从事制造业基础中的机械零件的加工技术开发研究。就笔者看来,在拥有此类生产工艺的制造企业中,富士康的确是超大规模的。

富士康的主要业务是电子代工。当年IBM主板制造部门独立后,开始接受制造其他公司的订单,开创了电子代工的先河。

1974年,郭台铭和其他数人创立了富士康,最开始以制造用于电器的树脂模具为主。此后,在台湾电脑配件制造业的成功趋势下,富士康也开始积极涉足连接器制造。除此以外,还响应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迅速进入大陆市场。富士康(Foxconn)的名称即为“狐狸(Fox)”和“连接器(Connector)”的组合。

借电脑连接器业务,富士康开始和康柏等个人电脑厂商合作,在主流台式个人电脑制造业崭露头角。中国工厂的规模也由此急速扩大,业务量达到了全世界台式电脑总量的四分之一。富士康以此为契机成功跻身电子代工新兴企业,随后如前文所述,其业务一路势如破竹,深入到电子通讯设备制造的方方面面。

实际上,富士康的形象已经超越了一般的电子代工企业,而是在不断地探索改变。除制造业以外,其业务还涉及通信,物流等领域,未来发展方向越来越丰富,不可简单言之。

零件材料内制化的苦心

富士康已经确立中国台湾创立、中国大陆发展的电子代工业务形态,承包电子产品的最终组装业务。这是富士康独有的特色。

富士康的工厂主要产品为机壳和基板的制造以及产品组装。除此之外,应客户的需求,也会承包中途组装的业务。基板制造以安装作业为中心,在过去只是组装业务的一部分,近来则开始涉及基板的自主制造。

电子产品使用大量机械零件和通用零件。就富士康的规模而言,如能获得这类零部件的制造技术,即可在公司内部获得巨大的市场。因此,企业采取了自行生产零部件的方针,将利益最大化。

对制造业企业而言,只要有一定的技术水准,就能扩展业务,制造出品种广泛的产品。富士康除了某些特殊电子零件和材料外,也在进行多种多样的零部件生产。举例来说,随着屏幕在电子产品中越来越重要,富士康顺势推出内部使用的液晶屏幕,也是理所当然的。

富士康之所以能够进入非其传统的液晶屏领域,得益于液晶产业已在台湾扎根。在富士康新涉及的产品中,大部分都由当初的先进国家所独占,随后才将其生产迁移至台湾。

[1]  [2]  [3]  
关注通信世界网微信“cww-weixin”,赢TD手机!
来源:中川威雄   作 者:中川威雄编 辑:王熙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富士康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