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讯(CWW) OTT “绕开电信运营商,直接发展用户”的特性让服务商得以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尽管许多OTT服务商尚未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但这些业务却对电信运营商的现有业务产生了强烈的替代和分流,使运营商面临着被迫沦为“传输管道”的危险。电信运营商面对如此困局,对抗还是合作成为了其躲不开的艰难选择。时至年末,就由通信世界网带领大家来盘点一下OTT服务商与三大运营商从对抗到合作的那些事。
OTT大兵压境 运营商措手不及
OTT似乎一夜之间将运营商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当人们开始习惯通过各种手机应用程序发短信、打电话、视频聊天,也就越来越远离电信运营商的生存之道。对此,电信运营商高层都曾明确表示出担忧。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去年的中国移动开发者大会上直指OTT业务占用运营商信令资源非常大。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也表示,微信确实给运营商业务带来严峻挑战。在2013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主题演讲中,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认为,互联网业务的异质替代作用日益凸显,不仅对短信、彩信等增值业务形成替代效应,而且大量分流了语音业务。
OTT业务杀伤力巨大,尤其是微信,这款2011年1月才诞生的手机聊天软件,已成了令运营商无比头疼的“威信”。它在两年时间吸引了超过3亿用户,蚕食运营商大量的短信及语音业务,腾讯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第四大电信运营商”。有了微信,人们可以不打电话,也可以不发短信。它还深谙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与寂寞,用手摇一摇,就能找到“希望”。
OTT企业越过运营商,开展的免费业务深受消费者喜欢,让全球运营商为之头疼。市场研究公司Ovum预测,受OTT影响,全球运营商将以年复合增长率-2.4%的速度下降。与微信一样,网络电话公司Skype也被运营商视为对手,很多运营商甚至要求当地政府封杀Skype。来自Arthur D.Little的数据显示,目前国际长途有1/4是通过Skype完成的。韩国电信运营商SKT的数据显示,其短信业务量已从巅峰时期每月106亿条,下降到现在的30亿条。
面对来势汹汹的OTT大军,运营商一时间找不出对策来应对。今年年初,面对韩国电信运营商封杀拥有7000多万用户的KaKao传言,国内也一度盛传三大运营商要出手狙击微信、米聊、Line这类当下最流行的移动互联网即时通信产品。然而狙击OTT业务发展,控制其流量分配真的是面对未来移动互联网开放大趋势的良策吗?
OTT与运营商破冰之旅
先是腾讯掀起了OTT企业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开端,今年7月30日,腾讯与中国联通联合宣布在广东地区推出“微信沃卡”,除了提供专属微信的定向流量服务外,还推出“微信支付”等5项特权服务。腾讯与中国联通的合作先在广东试点,未来会根据情况进行全国推广。目前腾讯与其他电信运营商的接触合作也在推进之中。
而后,10月30日阿里巴巴宣布联手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两大电信运营商推出手机上网流量免费计划。从11月起,广东、江苏、浙江、湖南四地在手机上使用来往、手机淘宝、聚划算等阿里巴巴集团相关客户端的用户可获赠每月2G的免费流量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