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互联网周刊 崔瑜 于文
“条码识别”这一并不新奇的概念搭配上手机二维码引发的新应用,究竟能赋予市场多大的容量?也许这样的答案不应该仅仅从手机二维码本身去寻求。沈维对二维码的服务模式看得很清楚,“二维码本身并不一定会带来利润,但它会驱动很多的增值服务。将来电子商务、小额支付、交纳水电费等,都可以通过二维码完成。”沈维说。
银河传媒已经建立了与海关的合作,用二维码取代了原来报关系统中使用的一维码标识。另外,银河传媒还与多家烟厂进行了沟通,“烟酒厂商对于防伪工作非常重视,但很多成本高昂的防伪生产线等等方式的效果却不明显。”沈维说。“这些工厂的负责人对二维码的认知程度都比较高,二维码至少能够替代短信目前在防伪方面的地位。企业可以将每条产品线甚至每个产品都用二维码做唯一标识,用户则通过扫码识别真伪。”
与政府领域的合作,银河传媒也已经开始尝试。据透露,朝阳区政府已经与银河传媒达成协议,在其“朝阳万店迎奥运”的活动中采用二维码上网的形式,向消费者推介朝阳区的几大行业和万家商铺。
“我们希望做手机上的分众。”沈维说。与分众的楼宇液晶广告相类似的是,手机二维码市场同样是技术门槛低、渠道门槛高。“如何把内容放到千千万万的手机上,这是手机二维码推广的难点所在,也是广告主与银河传媒合作的原因。从技术到应用,当银河已经培育了足够成熟的用户群时,我们就不需要再为手机二维码的准入门槛不高、竞争激烈而太过担忧,无论是运营商还是广告合作伙伴,银河传媒现在都已经拥有了足够的渠道资源。”沈维说。
爆发前夜
二维码在日本经历了5年的发展之后进入成熟期,而中国的手机二维码市场从时间上来看,正处在爆发的前夜。另一方面,从运营商的业务周期来看,“中移动的每一个现有的热点业务,比如彩信、WAP、铃声等,都经过了4~5年的培育期。”沈维总结道,“有理由相信在明年奥运会召开的契机,手机二维码也会开启自己的爆发期。”
手机二维码目前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用户基数和使用习惯的问题。目前二维码需要下载安装条码识别软件的过程,大大制约了用户的普及。另一方面应用不够广泛也影响了用户使用的积极性。这是一个非常长的产业链,运营商、SP、技术提供商、无线营销方案提供商、广告客户,还有终端用户,但必须有一方先走出来,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
银河传媒正在努力尝试着这一角色。在沈维所有的计划中,终端软件的推广是最重要的一步。“我们的日本合作伙伴给我们的建议是,别的不管,先做终端的覆盖。”沈维说,“发展用户基数是最重要的,个人市场的影响力可以波及到企业级市场。”
易观国际曾有咨询报告称,2006年的手机二维码还处于市场导入期,商业模式并不成熟。但到了2007年,情况有了改变,市场对手机二维码已表现了接纳的姿态。
目前,银河传媒已与MTK芯片厂商及国内外多家手机厂商建立了合作,进行条码识别软件预装的工作。今年第四季度,作为试点,银河传媒已在着手将二维码识别软件预装到200万部手机上,而从“目前已签订和计划中的合同来计算,到2008年底之前,将实现5000万部手机的预装。”正是基于此,沈维认为,手机二维码应用将在明年迎来一个重要的拐点。在他的计划里,手机二维码的应用最初将以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为试点,通过海报、平媒、楼宇液晶电视甚至个人名片的方式,接近个人用户。
中国移动也正在有计划地在全国范围内分步推广手机二维码,开通了各地的10086语音支持,并在其定制手机中预装条码识别软件。除2006年的超女投票外,在中关村电脑节、通信展等大型活动中,中国移动都引入了二维码的应用。
二维码本身并不是专门为手机设计的,但是它可以天然地和手机结合在一起。通过二维码的信息导航与信息承载,二维码也有望成为中国运营商未来的又一个收入增长点。目前,中国移动的手机二维码业务已经从2005年的4个试点城市拓展到了9个城市,而且将业务从试商用阶段提升到了商用阶段,而尚未得到证实的另一消息是中国联通也正在进行二维码的测试,试图将二维码打造成信息导航门户,目前正在与产业链各方进行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