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仅仅向运营商收取中转费——Viber创新商业模式解读
http://www.cww.net.cn 2013年7月15日 13:56
Net-to-Net是纯粹的IP通话,基本都是免费的。Net-to-Phone则是在互联网发起,呼叫传统电话用户的通话,这里的Phone指的是具有传统电信号码的通话终端。这种方式并非完全的IP通话,在落地时会不同程度地经过传统电话网;VoIP运营商通过通话费价差实现盈利。与传统电信运营商相比,众多的VoIP为何能够提供非常低廉的国际电话资费? 首先,VoIP在发起端旁路了传统电信运营商网络,呼叫直接在互联网上发起;中转环节也被简化,或是在互联网上完成。 其次,也是最关键之处,传统的国际电话结算价大多相对偏高,而国际结算价又构成了国际电话资费的主要成本。VoIP运营商往往与一些小运营商合作,将其话音网关与小运营商的本地网络直联,由小运营商完成最后的落地接续。这样一来,传统的国际结算就变成了本地网结算,其成本无疑大为降低,Marco将这种落地方式称为“灰色落地”。当然,在一些管制较严的国家,VoIP难以直接在本地网落地时,也会像传统国际通话那样通过商业谈判寻求最优惠的国际结算价。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VoIP运营商的盈利模式,基本上就是尽可能地旁路传统的国际呼叫、尽可能地在互联网上完成呼叫接续,旁路程度越高,其盈利空间也就越大。但是,这依然存在两个关键障碍。 第一是码号问题。VoIP运营商并无传统电信业务牌照,用户号码为VoIP运营商自定,不能采用E.164号码,因此无法作为被叫用户接受传统电话用户的呼叫。这时候,VoIP运营商就要从各国的小运营商中购买E.164号段,并将号码分配给VoIP用户;号码的归属运营商在收到号码的被叫呼叫之后,会将呼叫转至购买号段的VoIP运营商网关,由VoIP运营商在互联网上完成最后的接续。这样,VoIP用户所拥有的传统电话号码就可以实现“一号在手,走遍天下”了。Skype的Skype In业务,以及Google Voice业务,都可以向用户提供传统的固话号码。不过,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为VoIP用户提供一个传统电话号码,但是因为并非用户自己的常用号码而依然存在不便之处。 第二是本地接续问题。尽管VoIP运营商可以尽最大可能地旁路传统电信运营商,但是只要被叫的是E.164号码,呼叫接续就必须落地到传统运营商的本地网络,这部分的成本就无法节约。 Viber的创新商业模式,恰好进一步突破了上述两大障碍。 Viber另辟蹊径 Viber在突破这两大障碍时,可谓是另辟蹊径。我们知道,Viber用户直接用自己的手机号注册,Viber并不自行编号,这样用户就可以将自己常用号码作为VoIP号码了。不过,这种编号方式此时还只是“自娱自乐”,传统电话的呼叫接续并不会落地到Viber,而只是依照ITU的接续方式“落地”到该号码的归属运营商网络。那怎样才能够旁路该号码的归属运营商,使得呼叫落地到Viber呢? Viber最近与一家荷兰移动运营商开展试点项目,由Viber成为该运营商的国际话务中转服务商,该运营商将所有国际呼叫都交给Viber——如果被叫号码已在Viber注册,则呼叫接续由Viber在互联网上完成;如果没有,Viber将呼叫交给传统的国际呼叫接续路由来完成。这样一来,Viber用户也可以接收非Viber用户的呼叫了。 可以认为,Viber创新商业模式的精妙之处,在于某种程度上绕开了传统运营商的号码携带——用户号码的归属运营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旁路。而国际通话的落地结算费自然就被Viber蚕食了。因此,国外有媒体将这一模式称为对传统话音业务的“打劫”。 局限与展望 尽管Viber创新商业模式不乏令人拍案称赞之处,但是在现实中依然存在很多局限。 其核心在于通过旁路方式将传统国际呼叫落地到自己的网络。那么要实现这一点,其前提就是获得上家的许可。在国际呼叫中,落地提供商的上家,要么是发起呼叫的传统运营商,要么是中转提供商。但是,中转提供商基本上不可能将原来属于用户归属运营商的落地话务转给Viber。打个比方,有个Verizon的移动用户将其手机号码在Viber进行了注册,如果该号码在某次国际呼叫中成为被叫号码,而中转服务商将该次呼叫落地到Viber而不是Verizon,必然会得罪Verizon而影响两者今后的合作。 来源:通信世界网-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 | 宋杰编 辑:于光媚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