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通信世界 >> 总第596期 >> 融合之道 >> 正文
 
短信未来的三种可能
http://www.cww.net.cn   2013年3月27日 09:32    

20年前,第一条短信发出。伴随着21世纪初的快速发展,围绕短信建立起产业和市场,甚至出现了一个专有名词“拇指经济”。短信在当时使得电信运营商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到今天短信仍是重要的信息传递平台,只不过这个平台正在逐渐边缘化。

当中国手机用户超过10亿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用户总数增长就变得趋于缓慢。与之不同的是,微信、微博等新的信息传递平台的用户数正在飞速发展。用户的选择增多了,导致短信难以再现当年的盛况,甚至已经开始有一些衰败的迹象。

工信部曾公布统计数据称,2012年,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达到8973.1亿条,同比增长仅2.1%。但如果按照2012年手机用户增长11%来计算,人均发送短信量下滑了9%左右。

因此,对于短信的未来,业界争论十分激烈,尤其是春节前后,大量的声音聚焦在了短信和微信、微博等新业务的数据对比,以及业务竞争纠纷。

消亡:用户选择增多,短信边缘化

在慧聪研究ICT事业部研究总监张本厚看来,短信只是目前电信运营商一个能够有现金收入的业务,但是在未来,短信绝不会是电信运营商的核心业务。

随着3G的进一步普及,甚至是4G,用户使用手机更多地是在进行数据的传送,而不是传统的语音业务。同样的传送文字信息,仅从价格上来看,显然微信要比短信便宜。尤其是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在一、二线城市中,用户对信息传递平台的选择正在发生更替。

爱立信2013年中国城市消费者通信行为研究显示,2011年46%的用户每周都会使用即时通信工具,到2012年时,这一数字上涨至了73%,涨幅超过了四分之一。

虽然电信运营商也在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如移动飞聊产品的推出,但是产品体验和推广时机导致其难以与互联网企业的产品相抗衡。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市场三大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仍然比较激烈,彼此之间仍存有较多的戒备,所以在面对这样的产品竞争时,难以打通彼此的界限,使得用户没有能够享受到更便捷的服务体验。

不过,短信业务也不会迅速消亡,而是有一定的过程。易目唯文化传播机构创始人、中国互动媒体产业联盟专家委员包冉表示,随着4G网络的发展,固移融合、软交换的实现,传统意义上的短信可能不复存在,但这个时间间隔还有至少五年。

不可替代:特殊场景仍受青睐

App不是万能的,至少在一些人眼中,短信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SAP旗下Sybase 365高级副总裁霍华德·史蒂文斯日前对海外媒体表示,“沟通的惟一真正无处不在的形式是语音或信息,而短信是最普遍最流行的。”

在国内,多数受访者表示在一些场景下,短信的作用并不能被微信等替代,因为在这些场景下,短信的可到达性和及时性高于微信,并且覆盖范围更广。

其中,Forrester分析师王晓丰列举了几种不可替代的场景,如陌生的社交关系、处理紧急或较为重要的事件、网络环境不佳、传达较为正式的通知、商家对业务或服务状况的跟进等。

在具体应用中,支付宝依靠短信为用户提供实时的验证码服务。一位支付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所以没有选用微信类产品,而采用短信作为推送工具,主要是出于覆盖率和到达率的因素。”

[1]  [2]  
关注通信世界网微信“cww-weixin”,赢TD手机!
来源:通信世界网-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梁辰编 辑:于光媚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短信  物联网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