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通信世界 >> 总第592期 >> 深度报道 >> 正文
 
移动业务转售催生虚拟运营商合作共赢仍存门槛
http://www.cww.net.cn   2013年2月5日 07:27    

“不过这些企业早晚会进入虚拟运营商领域,却没有必要做第一批试水者,在其他企业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上,快速复制。这些企业资本力量和快速的响应能力让他们具备后发制人的能力。”朴红伟补充道。

既然如此那么谁最有可能率先拿到虚拟运营的牌照呢?

苏宁现有的业务资源与虚拟运营商的要求最为匹配。“首先,虚拟运营商属于轻资产模式,核心资源在于客户和门店网络,而苏宁现已积累超过8000 万的活跃会员,实体门店1600 家,相对于其他虚拟牌照的申请方如迪信通等等,苏宁的资源优势比较明显;其次,苏宁已经具备了多年与上游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合作、博弈的经验,2012 年预计通讯品类销售近200 亿元,对于产业链的理解和控制力尤为突出;第三,苏宁已经具备了相对完备的物流配送网络,未来基于易购平台的对外物流服务能力也在建设中,有望保障基于虚拟运营业务的分销业务展开。” 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金明向记者介绍。

对此,宏源证券认为:“相关企业利用自己的品牌、销售渠道等专长,一方面增加了所销售服务的范围,扩大收入和利润来源;另一方面可以结合移动通信服务推送自己的主营零售业务。按照这种逻辑,即使苏宁电器申请到了首批牌照,也在情理之中。”

“苏宁和国美这两个企业目前的运行模式,我们也认为它初步具备了这个条件。”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季度工业和通信业运行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称,苏宁、国美已经初步具备了申请移动转售业务的条件。张峰同时透露,至少6家中资民营企业有望获得“牌照”,这也大大增加了苏宁、国美等渠道商的胜算。

民资进入仍存门槛 差异化与竞合是关键

尽管类似苏宁与国美这类渠道类企业有望拿到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整体而言,民资进入电信运营业务仍旧存在着不小的门槛,或者说某些“硬指标”。

对此,程德杰对记者表示:“单从申请条件上来看,似乎门槛并不高;但事实上,电信业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下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其行业准入的技术门槛非常高,仅就计费、业务管理系统以及信息安全系统的建立而言,就不是一般非ICT领域企业所能够独立完成的,即便是企业投入巨资建设,其IT系统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优化,并实现与电信运营商现有IT系统的完整对接;而如果在计费、业务管理等方面,完全依赖目前的电信运营商,则移动转售业务商将会成为运营商的附庸,这显然是有意进军电信市场的民营资本不愿意看到的。”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于,目前在媒体上频频露面高调宣称进军移动转售业务的企业,大多为零售流通型企业,基本上没有电信业务开发和部署的经验;而如果仅仅在电信基础业务层面,如语音、SMS和数据接入等方面,向移动用户提供服务,移动转售商除了价格,显然没有更多的市场手段可以考虑;另一方面,国内3大电信运营商长期以来所积累的品牌优势,也是新进入的民营资本所不能比拟的。”程德杰补充道。

除了准入的门槛之外,即便是进入电信运营的虚拟运营商要想获得成功,也需要具备一些必要的条件。

平安证券相关人士表示:“首先是当地运营商数量较多,竞争激烈。市场中运营商数量较多时,运营商间竞争激烈,规模较小的弱势运营商则愿意与虚拟运营商合作,以拓展市场、增加收入;其次是法规的监管、推动。如果缺乏法规的强制、有效监管,运营商将限制甚至拒绝虚拟运营商使用其网络,虚拟运营商将丧失发展土壤;第三是与运营商利益共享。由于在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虚拟运营商需要与运营商建立一致的利益关系,与运营商成立合资公司是当前虚拟运营商发展的主流方式;最后在是挖掘异于话音业务的增值业务。话音业务仍是运营商的支柱业务,虚拟运营商若仅提供话音服务,不但不能对运营商的业务产生补充,反而产生竞争。虚拟运营商需要挖掘在目标市场、销售渠道上与运营商话音业务具备差异的个性化、特色化增值业务。”

[1]  [2]  [3]  
来源:通信世界网-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孙永杰 梁辰编 辑:于光媚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139说客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收藏   打印  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虚拟网络运营商  电信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