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赵宇 通信世界网(CWW)11月21日消息在第四届中国通信网络运维年会上,业内人士总结了512应急通信在汶川地震的作用和影响,归纳其对救灾应急通信的建议有如下三点:
保障党政通信、救灾指挥的优先
震后,全民都在打电话,但大家都打不通或不好打,据统计,四川省本地用户拨打电话次数是平常的10倍,全国至四川的长途话务量增为平时的5-6倍,全国用户拨打四川用户次数为平时的17倍,北京用户拨打四川用户呼叫次数为平时的80倍。在这样大话务量情况下,怎样保证党政通信和救灾指挥等重点通信优先是应急通信需要研究的课题。
应急系统备份与联动亟待加强
尽管相关部门、各大运营商都建设了自己的应急系统,但在实际抢险过程中,缺乏统一调配、协调和指挥,应急联动机制处于缺失状态。相关机构的重复建设导致了雷同的传输路由、网络结构和业务模式,一旦灾难来临时各运营商网络一损俱损。上述人士向通信世界网表示,应建立应急通信联动机制,由政府主导,各通信运营商、供电企业、石油公司和军队组成联合抢险队伍,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应急任务。专用通信应与公众通信相结合,切实体现“平战结合”。同时,应强制实行运营商之间的传输资源共享,对纤芯、管道、杆路、电路等资源进行再分配,实现资源互换、互为备份。
此外,缺乏完善的应急通信备份系统,无法将灾区真实情况在第一时间传递出去成为应急通信需要妥善处理的问题。该人士建议,核心设备需要建立异地容灾系统,并改变集中建设的局面,相对分设、预留冗余空间。
完善通信设施建设成应急体系重要部分
供电企业急需提高应变灾害的能力,通信企业对电力依赖性强,电力损毁对通信影响面大,同时,在救灾中电力恢复是最慢的,通信的保障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发电。建设应急通信网供电保障体系。对基站、局房实行分级保障,对重要站点应建设双路由。同时,应进一步提高对易出现灾害地区的通信设施建设工程设防等级,在易出现强震的地方提高工程抗震设防烈度。
同时,由于光缆受到地理条件限制较大,但卫星、微波、短波受影响相对很小。建立空中与地面相结合、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固定与机动相结合的立体应急通信体系。应急通信设备的配备应包括移动、固话、微波、卫星通信等在内的多种通信设备,保证灾区至少有一种通信方式能够与外界联络。
上述人士表示,应设立应急通信专项基金,用于应急设备的投入、应急队伍的培训演练等。“社会化专业代维企业在本次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救灾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电信运营商仅靠自身力量所达不到的。加强运营商与代维企业间的战略合作,运营商实行代维外包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