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线充电与快充将进入规模商用 无线电池将诞生
http://www.cww.net.cn 2013年4月15日 14:09
电池技术已成为制约智能终端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而在近阶段就电池材料技术本身来说难以获得重大商用性突破,这样业界只有往另一个方向发展——让智能手机消费者能够更加快捷便利地充电。快速充电与无线充电这两种被人们向往了多年的技术预计2013年即将可以投入商用了,前者是快捷,后者更是为大家提供在公共场所充电的便利。预计,2013年一些公共场所会出现像WiFi热点一样的无线充电热点,TI、IDT等技术驱动者推动的无线充电技术的不断革新正在使这个梦想成为可能。 充电面积扩大四倍,“无线充电热点”诞生 从三年前WPC(无线充电联盟)组织成立到今,基于线圈的电容式耦合的无线充电方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获得该组织Qi认证的产品已达120多个。不过,这些产品都是第一代产品,基于WPC1.0标准,它的特点是最高可输出5W功率,采用了一个线圈,充电时接收端与发送端需要接触并对准。而最新一代的标准WPC1.1则是将线圈改为3个发送线圈阵列的A6发送器,这样,使得充电面积扩大,并无需刻意对准。TI已推出符合WPC 1.1标准并支持A6 发送器的无线电源传输控制器bq500410A,该控制器可使得符合Qi标准的智能手机或其它便携式设备在至少70毫米x20毫米的表面面积上充电,与当前18毫米x18毫米的“靶心式”充电面积相比,扩大了400%。从输入端至输出端的效率可达70%,而且还采用独特寄生金属及外来对象检测特性为系统提供安全保护,如果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检测到金属物质,就会停止输电。 “这将开启一个全新的设计大门。”TI电池管理方案市场拓展经理文司华解释,“比如它可使得无线充电引入到汽车充电表面和公共场所的桌面,这样会大大推进无线充电的商用范围。”此外,对于除电容耦合技术外的其它无线充电技术,业界也在不断推动。比如高通等阵营推出的碰共振耦合无线充电技术,也称为松耦合技术,它可以实现1英尺的传输距离。文司华表示:“从我们理解的WPC标准来看,未来它会最终实现松耦合与紧耦合两种技术方法的完美结合,TI也会支持所有用户认可的技术。不过,从目前来看,只有紧耦合技术是最成熟的。” 充电线圈从后盖移到电池上,推进商用进程 从目前几款主流的无线充电智能手机来看,无线充电线圈都是在手机后盖上,这样需要整部手机拿去做WPC互通性的Qi认证,不是很方便。如果无线充电直接集成到电池上,这样仅需要电池去做Qi认证,会大大增加无线充电设备的灵活性,让无线充电快速普及起来。 来源:EET电子工程专辑 编 辑:高娟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