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 近日,国务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删除了原有电信条例中“实行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原则”,以及“电信资费分为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明确规定,今后的电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并且规定运营商在设置资费后,如需进行修改,也可根据市场的需要,自行进行修改,而不用再通过报批流程。
相应条款的修改,给市场一种强烈的预期,认为4G资费的价格大战将不可避免。而在《电信条例》修改之前,中国移动的各个省分公司,以各种促销活动的方式(如赠送本地流量),已将4G流量的单价逐步拉低。
《电信条例》的修改不能直接带来4G价格大战
用户自然是希望运营商的资费越低越好,如果免费最好。但是运营商毕竟是市场主体,不是慈善组织,也要考虑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对于其赖以生存的基本业务—电信业务,是绝对不会让市场价格低于其成本价格的。
毕竟市场上的基础电信运营商只有三家,且各家运营商都背负着利润的指标,因此,让市场价格高于成本的这个原则,运营商还是会去遵守的。也就是说,《电信条例》规定价格不能低于成本,运营商会遵守。而对于《电信条例》规定的价格由市场进行调节,运营商也不会去把价格降到成本价以下。所以说,成本价只是从原有的政策红线变成了市场红线,照样是会被运营商所遵守的。
至于电信资费的设立问题,运营商开设新的套餐早已不是难事,每个省分公司少则数百,多则数千个套餐,更何况通过营销活动的方式,还可以叠加一些新的优惠。而对于现有套餐的修改,不能指望运营商频繁修改套餐,让存量用户不断感到惊喜,毕竟从历史看,对现有套餐修改的确存在,但往往是在用户出现大规模流失前兆之时,才降价或增加套餐内容。
现在的市场是4G价格大战的前夜
笔者认为,4G价格大战所需的三个要素,目前都已经具备了,这使得4G价格大战一触即发。
第一个要素是除了价格大战外,别无他法。尽管价格战经常被斥为最原始、最落后的竞争方式,先进的方式则是差异化产品、个性化服务等。但是,最能让用户获得直接感知的就是价格,而价格也往往在产品选择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对于4G套餐这种面向大众的产品,差异化与个性化的阳光是无法照到每个角落的,而能够反应每个用户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只有价格。
第二个要素是三大运营商出于不同的目的,都需要发动价格战。对于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在4G市场上已经处在落后的地位,毕竟混合试验组网的许可直到六月份才被获准,毕竟各自只有16个城市能够从事混合组网,毕竟何时能够在全国开展混合组网尚无定论,毕竟它们的对手中国移动在专心致志发展TD-LTE的基础上,已经拥有超过二千万的4G用户。为了能够尽快争夺市场,树立其在4G江湖中的地位,必须要举起价格战的大旗。中国移动的4G已经处在领先地位,现在中国移动一是要减缓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的追赶脚步,二是要完成2014年5000万的用户数指标,三是由于其3G网络不佳,在流量经营的时代已经有所落后,这包括前向流量经营与后向流量经营,因此急于快速发展用户,挽回颓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价格战是其必须采用的手段。
第三个要素是4G网络与终端为4G价格大战提供了有效支撑。4G价格大战意味着有大量用户被从2G、3G中吸引过来,为了让用户有良好的客户体验,首先必须有足够强大的4G网络作为支撑,从中国移动的网络建设部署来看,2014年将建设50万4G基站,而在之前的五年间,中国移动总共建设的3G基站也就50万个,至于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也在各自16个开展混合组网的城市当中,快且密集地进行4G基站建设;其次是必须有充足款数的终端支持。为此,业内预计到年底,支持中国移动的终端数量将有500款,即便是最难实现的中国电信的4G终端,在6000万定制终端集采的刺激下,也在快速推出当中。目前一年内的网络与终端的发展已经基本赶上了过去五年3G的态势,尤其是中国移动。这些表明,产业已经为4G价格战提供了充足的支撑资源。
4G价格大战将从流量打响
4G套餐的核心是流量,这点已经毋庸置疑,并且成为三大运营商构建套餐的核心要素。而这也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在首批拥抱4G的用户中,绝大部分都是希望能够获得更高速的移动数据服务,可以说,他们都是移动互联网达人,对数据流量有较高的依赖。
因此,4G价格大战必然将从流量打响,各家比拼的是相近价格套餐当中,谁包含的4G流量更多,而用户也是关注这一点,至于语音、短信等其他内容,用户并不在意。而各家运营商,也不会直接把套餐内的全国流量予以翻倍,毕竟当用户在异地使用流量的时候,省运营商是要付出跨省结算成本的。所以更多的可能是赠送大量的本地流量、定向流量(由互联网企业买单)以及闲时流量等特殊类型的流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