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 今日,阿里巴巴集团更新了招股书,在其新版招股书中,一直受到外界高度关注的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名单首次公布。马云、蔡崇信、陆兆禧、彭蕾等27人组成了阿里巴巴合伙人团队。 与阿里巴巴集团首次提交招股书时所披露的有所不同,阿里巴巴合伙人名单在此次披露中由28人降为27人,其中一名合伙人根据该公司合伙人章程实现了使命交接,不再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 名单显示,阿里巴巴的18名创始员工,也就是外界所说的“18罗汉”中,有7人进入了阿里巴巴合伙人团队,分别是马云、蔡崇信、吴咏铭、彭蕾、戴姗、金建杭和蒋芳。
这意味着,成立于1999年的阿里巴巴集团,在其高层管理团队中成功的建立了一整套文化传承机制,并由此从创始人文化过渡至合伙人文化,无论是在合伙人构成形式,还是从年龄结构、男女比例上,以及技术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和战略决策人员的组成体系上,都实现了该公司文化及价值观体系中最核心的要素:即高度认同公司文化,愿意为公司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竭尽全力,对公司发展有积极贡献,从而“确保公司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持续发展”。
1999年2月,在杭州一个叫做“湖畔花园”的小区,马云带着17个人成立了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彭蕾回忆,当时公司的启动资金是50万,十八个人一起出钱凑的。并不是马云一个人出不起这笔钱,但是他希望公司是大家的,所以十八个人都出了钱,各自占了一份不同比例的股份。从那个时候开始,湖畔花园就成了阿里巴巴的精神象征。18个人从此也有了一个响亮的称号:阿里巴巴18罗汉。
从一开始,他们作为创业公司的合伙人在一起工作奋斗,到今天还在影响着后来加入的阿里巴巴。因为创始团队相信,企业文化是保证阿里迈向成功、为客户传递长期价值的基石。
在2009年阿里巴巴十周年庆的晚上,18个创始人向马云辞去了创始人的身份,从零开始,竞聘岗位。用马云的话说,从那一天开始,阿里巴巴从创始人阶段进入到了合伙人的时代。第二年,为了保持保证公司的这种合伙人精神、确保公司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持续发展,阿里巴巴正式将合伙人协议确立下来。
15年后,18罗汉中的大部分人还留在公司,但并不是所有的创始人都成为了合伙人,合伙人名单上出现的创始人为:马云、蔡崇信、吴咏铭、彭蕾、戴姗和蒋芳。而其余的阿里创始人们,有的坚持在业务一线工作,有的选择了创业。尽管如此,合伙人的精神却在今天27个合伙人的团队中得到了延续。
创始人为什么不等于天然合伙人?
马云在此前的员工信件中曾经表述过一个观点:“正如我们过去一直强调的那样,阿里巴巴并非是某一个或者某一群人的,它是一个生态化的社会企业。运营一个生态化的社会企业,不能简单依靠管理和流程,而越来越多的需要企业的共同文化和创新机制,以制度创新来推动组织升级。我们出台合伙人制度,正是希望通过公司运营实现使命传承,使阿里巴巴从一个有组织的商业公司,变成一个有生态思想的社会企业。为此,集团希望更多的阿里人涌现出来加入合伙人团队,使我们的生态化组织拥有多样性和可传承性,保持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
而阿里合伙人制度的设置原理亦是基于此。
阿里巴巴在招股书中表明,阿里巴巴合伙人的成员,需要在品德、价值观、对公司的贡献等方面符合要求,除了马云和蔡崇信为永久合伙人外,其余合伙人在离开阿里巴巴集团公司或关联公司时,即从阿里巴巴合伙人退休。每年合伙人可以提名选举新合伙人候选人,新合伙人需要满足在阿里巴巴工作或关联公司工作五年以上;对公司发展有积极的贡献;高度认同公司文化,愿意为公司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竭尽全力等条件。
这使得阿里巴巴集团可以在确保核心文化不被稀释的前提下,逐步分批的引进各领域的专业管理人员,并以合伙人团队机制为保障,使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能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弥补目前资本市场短期逐利趋势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干扰,给所有股东更好的长期回报。”
马云此前在其扎堆中亦表达了类似观点。
他说,真正保障创始人利益的不是绝对的控股权,更不是自我感觉良好的至高无上的“权威”,而是一批你悉心招聘培训出来的靠谱的人,一种健康积极的文化和透明开放有效的机制,这三者的结合才有可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