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 在不久前一则央视报道中,曝光了一些高校与运营商合作,通过“一人一账号”的方式限制学生上网,再迫使学生办理电信业务并收取提成的问题,引发不少关注与争议。事实上,“一人一账号”的校园网“战争”由来已久,学校难管理、学生不理解,一方拿出政策规定言之凿凿、另一方却是暴力破解追求“上网自由”。
据调查,许多采用“一人一账号”的高校,多在校园网使用制度中写明,这项规定来自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以及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也就是公安部第82号令,这些规定中都强调了上网行为的实名制,及可追查、可审计的重要性。
对此,记者采访了在校园网建设上有着多年经验的锐捷网络企业网高教和职教行业总监方洋,他谈到:“一人一账号”的提法来源于网络实名相关的规定,这看起来与学生用不同设备上网形成了矛盾,但如果学生采用正确的代理方式,其实可以在不影响IP地址日志审计工作的前提下,让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三件套“同时上网。此前不少人对于新闻报道事件中涉及的概念问题、技术问题并不清晰,把“账号共享”和“一人一账号多终端使用”混为一谈。
据方洋介绍,“账号共享”是指多个人使用一个人的账户,在管理上的结果,就是所有的日志审计及管理都定位到被共享的这个账户,若B用A共享的账户上网,发表反动言论、做非法行为、管理时是会定位到A,由A来承担责任。而“一人一账号多终端使用”,是指A学生用自己的账号,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来上网,责任由A自己承担。
通过走访,记者了解到,在央视报道 “一人一账号”事件之前,许多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或采用账号破解的方式,或者采用一些免费Wi-Fi产品来解决不同设备共享网络的问题,而这种操作实际上对于其他技术稍差的学生来说并不公平。真实的源IP地址被非法NAT设备给替换了,所以在学校的网关设备上也无法检测到真实的源IP,当发生网络安全事件以后,也就无法通过技术手段定位到人,或者“定错人”,给学校的管理带来障碍,也就形成了上述报道中的矛盾。那么,有没有让校方和学生都能接受的方式呢?
方洋表示:NAT技术用于解决互联网地址不足的问题,应用十分普遍,所以在部署NAT以后,学校就需要在校园网的出口网关处同时部署上网日志审计设备,其功能就是记录NAT之前的IP 地址,以便定位到人。另外,许多高校用户都在使用“锐捷客户端+小锐Wi-Fi+小锐助手”的方式,在符合上网实名规定的基础上,实现了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同时上网的问题。
通过某高校宿舍实地测试,记者发现,在电脑上,安装锐捷客户端同时,还可以添加Wi-Fi热点功能,也叫“小锐Wi-Fi”,然后把“小锐助手”这个APP程序安装到手机即可。在学校开启了客户端防代理情况下,小锐Wi-Fi支持限定1个代理,而在未开启客户端代理情况下,小锐Wi-Fi支持不限定代理数量。另外,小锐助手可以控制移动终端联网、断网、拉黑、重启电脑、关闭电脑、重启小锐Wi-Fi等功能,方便用户随时使用移动终端上网,实现了三套设备在网络上的自由联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