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首页头条 >> 正文
数字时代的互联网化业务运营
通信世界网 http://www.cww.net.cn 2014年2月19日 02:31
标签:互联网化 数字化
 

为“数字化”转身

一个多世纪以来,通信实现了人类与设备相连,实现了这个星球上人与人的连接。最新的《数字的未来:2013》报告显示,全球互联网人口已接近30亿,移动催生了新型的通信、娱乐媒体和电子商务,20%的网络流量来自移动设备。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终端的类型和用途也在不断延展,它们不仅可用于通话,还可以是一部相机、电视机、音乐播放器、健康监测器,甚至是一个银行。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业已相互渗透,IT与CT相互融合,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无缝对接。数字时代的大幕已徐徐拉开。

与此同时,曾经引领通信业创新的电信运营商已经难以在舞台中央站稳,不得不面对来自互联网、新媒体,甚至仍未知的新兴产业的“蚕食”和“被管道化”。运营商需要为“数字化”转身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几年来,一些先进的运营商,如Telefonica、Telenor、法国电信、中国移动等,都已踏上了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和实践之路,从通信服务向信息服务和信息娱乐转型是他们的共同特征之一。

近十年来,电信运营商向“互联网”靠近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迫于业务创新压力,运营商复制了一些互联网企业的应用。第二个阶段,一些先进的运营商引入了云化架构等互联网基因。伴随着架构的改造和数字化业务的不断涌现,传统的业务运营模式已难以满足市场与客户的新诉求。客户已逐渐培养起互联网化的使用习惯,期待更丰富的商品,更专属的服务,更简单的使用。这些因素推动运营商进入了第三个转型阶段——互联网化的运营。

互联网化业务运营的关键要素

电信运营商的交易、服务特征与纯粹的互联网企业有着天然差别。以互联网电商为例,它们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流程短、交易简单,绝大部分为一次性购买。而电信运营商提供给客户的是循环服务,如合同期内月结;伴随客户生命周期的延长,做多波次、针对性的营销和服务,运营流程相对复杂。因此,纯粹的互联网电商并不能完全取代运营商的电信运营,一些优秀的“互联网”基因可以被运营商借鉴和汲取。

电商化的营销与服务。电商化对运营商的重要意义在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传统电信业务(基础业务+增值业务)具有稳定、交易规模有限的特点。电商业务则不同,2013年11月11日当天,支付宝共完成1.88亿笔交易,为达成这些交易,客户还进行了大量的商品搜索、比较和业务咨询。但这类典型的互联网服务成本仅约为传统服务成本的5%。同样的交易量,如果用运营商传统的电话客服和实体店模式支撑,成本颇高。互联网电商的低成本不仅源于固定资产和人力成本的节省,还源于许多成本由提供商品的第三方承担了。

同时,由于使用电商平台,客户消耗的流量和消费规模将快速提升,但运营商面临变成哑管道,与客户之间丧失直接联系的风险。因此,运营商需要重整自己的销售平台,并集结多元化的电信衍生产品,吸引客户。正如《数字的未来:2013》报告里提到的,750亿个网络连接将带来无限可能,运营商必须开始布局,除了针对个人消费者的应用,针对垂直行业和企业的应用也具有巨大潜力。

电商化对服务能力的提升重点是在线化和自动化。虽然运营商的服务在线化面临很大挑战,但其具备了提供端到端长流程在线服务的潜力,包括:销售、订单、支付、账务、物流、仓储、安装、开通、故障受理、投诉等,可通过统一的账户管理系统、统一的产品管理系统,以及智能动态编排引擎支持商业流程的实时动态发布,来实现商业流程的自定义、自适应和自动化。

快速的市场响应。互联网企业的致胜法宝之一是快速捕捉市场机会,快速推出新产品。数量巨大的第三方能够协助其实现快速的市场响应速度,提供多品类的商品和服务。新一代的BSS系统供应商首先可以通过系统模块解耦、分层设计,更多地赋予运营商自主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降低引入第三方产品供应商的难度,减少中间环节成本;其次可为运营商构建支持全品类商品的管理能力,实现“一点部署,任意渠道发布”;最后可预定义各类商品的定价模式,审批由合作伙伴设计的商品定价、选择的结算规则,方便合作伙伴实现商品自助式上架。

极致的客户体验。客户体验由交互的体验、购买和支付的体验、服务质量的体验、服务交付的体验所构成。

交互体验涉及两个方面:对运营商来说,为客户提供在线的交互方式,并引入社交化、个性化的元素,能够直接改善客户的交互感知,提升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基于客户社交关系的营销,如客户评价与分享,可以提升客户参与度,扩大价值客户群。对客户来说,需要随时随地、跨终端接入网络,享受连续一致的服务体验,同时可以按需定制、使用产品,按需控制网络带宽与IaaS资源的使用。

支付的体验变化对运营商支撑系统的影响是巨大的,传统的预付费、后付费的支付方式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移动支付和在线支付有利于将更多的客户变为实际购买者。

客户购买服务的流程复杂度对购买体验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过程的透明性、客户可跟踪、可回溯是服务质量和交付体验提升的重要因素。

延伸的生态系统。第三方合作伙伴是互联网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互联网企业具备聚集大量客户流量的交易门户,以较低的参与成本吸引合作伙伴纷至沓来;还可将产品管理、销售、结算、系统集成等各类支撑能力有偿提供给第三方,并提供广告、数据分析、营销计划等增值服务。运营商可以借鉴这些基因,采取灵活的商业模式(除传统B2C模式外,还可运用B2B、B2B2C、C2B等多种模式),扩展合作价值链。

此外,还可引入有业务创新能力、服务能力的第三方伙伴,共同丰富产品种类,提升服务能力,扩大客户规模与交易规模,从而增加收入。

免费的商业模式。互联网企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采用“免费”的商业模式,即不收取最终客户的任何费用,通过广告费、后向收费、数据增值收费等获利。这些模式同样适用于运营商。以后向收费为例,一种模式是利用流量经营类业务,数据流量由第三方伙伴付费,吸引更多的客户量和使用量,充分利用管道资源。另一种模式是将运营商的部分能力开放给第三方使用并收取费用,比如对开放的API使用收费。

此外,运营商还可基于大数据技术,将所拥有的网络资产和客户数据资产用于价值再创造的应用中,不仅有利于运营商主营业务的运营,比如运营指标的监控,个性化营销方案的设计,营销效果的回溯、提升;还可将部分数据报表、营销建议、经营分析等作为增值业务提供给第三方合作伙伴,实现双赢。

入口争夺非常重要。内容与媒体业务的消费也能带动客户消费规模增长,但是目前运营商还未占领内容与媒体业务的消费入口。运营商可以构建以通信核心能力为基础的统一业务门户,以广泛的电信业务用户基数和流量为王,基于此展开经营;多点布局,将电信基础业务、电信增值业务、内容与媒体业务、流量经营业务、电信衍生业务整合到统一入口,多渠道协同;获取更多的第三方参与,更多的客户业务数据,更好的市场响应,更大的交易规模。

运营核心的扩展和BSS的重构

在数字时代,一切可被“数字化”的事物都将打上“数字”的烙印。运营商的基础设施、数据、业务等都将面临数字化的改造。信息技术的变革推动了企业运营流程的重构。企业的运营流程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纯以客户体验为中心,走向让客户和伙伴参与的企业架构设计和流程定义。

为此,运营商需要从网络资产的单核心运营扩展到“网络资产+客户资产”的双核心运营。网络资产的运营重心从“话音、消息”转移到“流量、数字资源和服务”。客户资产这座金矿,有极大的挖掘潜力和价值。发展去网络标记的新用户(如运营商电商平台的用户),进入垂直行业扩展业务范围(如提供水电煤气账单),将平台开放后带来的客户信息资产的增值(如由销售第三方数字产品形成的新客源和交易量)等,都将为运营商带来新的收入增长。

运营核心的扩展驱动BSS从原先的电信网络运营,转型至面向ICT资产的运营,并通过ICT资产的部分开放来聚合数字经济生态价值链。BSS需围绕“商品、客户、体验、基础设施、价值链”五个维度进行重构:商品由传统的语音、电信增值业务扩展到流量经营、数字内容、应用、云化的资源、实体商品等;客户范畴扩大,客户价值不再被运营商独占,可与合作伙伴分享;传统BSS的客户服务是面向营业厅设计的,客户体验居间化、碎片化,在数字化运营中,客户体验将会在线化、灵活化、多渠道协同且连续一致;基础设施云化,ICT资源的使用将变得动态化、弹性化、按需分配;运营商在价值链中的角色将从主导者逐渐变为参与者,运营支撑系统不仅是价值创造系统,还是价值分配系统,利于与合作伙伴共创价值,实现双赢。

通过重构,BSS将发展为Digital BES(Business Enablement Suite,商业使能套件),这是电信领域运营支撑系统发展的关键一跳。Digital BES将帮助运营商实现高度敏捷的业务运营,提供个性化、随需而变的客户体验,营造开放共赢的生态环境,实现网络及客户数据驱动的价值创造。(张海蓓)通信世界网

 
【作 者:张海蓓】

来源:通信世界网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昵称:  验证码:

 
关注通信世界网
 
 
官方微信
“cww-weixin”(或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于获得独家的CWW视点分析、最新的通信资讯。
 
 
专家观点
李进良:4G发牌更有..
虽然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起步较晚,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移动的经验,避免走弯路..
 
 
最新专题
  • 1

  • 1

  • 1

  • 1

通信百科
 
烽火通信 PTN 承载助力武..
武汉是中国移动集团指定的与北京、天津、青岛同批开通TD-LTE试点的城..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rss
人民邮电出版社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民邮电出版社图书专营店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
中国通信学会
中国互联网协会
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
中国邮电器材公司
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中国信息协会信息服务网络委员会
爱购服务器之家
新浪科技
搜狐IT
腾讯科技
凤凰网科技
人民网无线频道
中国通信网
移动Labs
中华电子网
通信产业网
企业网
In-Stat
IT价值联盟
中国软件资讯网
通信人才网
慧聪通信网
CTI论坛
CIO选型网
CTO技术网
美通社
赛立信竞争情报网
CRS通信学社
ZDNet至顶网
和讯科技
博趣·兴趣门户
呼叫中心频道
运营与增值
信天下企业短信
新电子
OFweek光通讯网
中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