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物联网还没有预热,就开始长跑
http://www.cww.net.cn 2013年3月4日 11:12
从2008年至今,在国内,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的会展论坛上,都可以看到邬贺铨的名字和身影。他为物联网产业呐喊,为企业的盲目狂热降温。在他的眼里物联网呈现着怎样的面孔?目前的国家政策对物联网产业发展发挥着什么作用?他是如何看待物联网时代的企业竞争的? 全世界的物联网目前还只能说是在起步阶段。中国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的概念已从最初的标记化向智能化延伸 说起中国的物联网,业内人士对邬贺铨这个名字耳熟能详。 作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观察者、思考者和推动者,邬贺铨,这位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国家物联网标准化专家委员会组长,在过去三年,见证着中国物联网的理性成长。 从2008年至今,在国内,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的会展论坛上,都可以看到邬贺铨的名字和身影。他为物联网产业呐喊,为企业的盲目狂热降温。在他的眼里物联网呈现着怎样的面孔?目前的国家政策对物联网产业发展发挥着什么作用?他是如何看待物联网时代的企业竞争的?日前,就这些问题,邬贺铨接受了《瞭望》新闻周刊的独家专访。 物联网不是全球性的 《瞭望》:你是怎么理解物联网的? 邬贺铨:物联网本身,不论是欧盟定义还是国内定义,实际上是一个需要运用各种感知技术,去获取所需的信息,然后通过网络传输把数据汇聚在一起,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达到对决策的支持目的。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感知,实际上我们日常见到的摄像头是动态图像信息的感知器,商品的二维条码是商品信息的身份表示,被感知的对象多种多样,对应的感知单元也是多种多样;二是通信传输,包括各种信息网络;最后就是数据分析和处理。 物联网的主要特征包括,在物联网中联网的每一件物体均可寻址,每一件物体均可通信,每一件物体均可控制。物联网强调的是认知,将互联网从通信网络向感知平台和数据挖掘两个方向拓展。 《瞭望》:有人认为,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就到头了,以后就是物联网,你怎么看待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 邬贺铨:这个看法是不准确的。物联网可以架构在各种数字通信网络上,互联网并非唯一的但通常是最常用于承载物联网的基础网络,物联网并不取代互联网,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拓展。两者有很多不同,互联网是全球性的,只要是没有被封堵的网站你都可以访问。但是物联网不是全球性的,是区域性、行业性的。一个城市的交通物联网,由该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所管理,不受别的城市的交管部门所控制,一个单位安全保卫的物联网,别的单位和个人是不能进入的。所以,物联网是一个区域性、行业性的网络。 “感知中国”是一个政治理念,但不会有一个能够感知全国所有物品的物联网,物联网本身应用导向很明显,没有能对所有应用都通用的物联网。电力系统收集电网的数据,别的行业对电网数据并不感兴趣,也不见得能理解,因此电网数据对别的行业是没有意义的;智慧医疗系统收集很多病人的数据,由专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于涉及隐私,不能随便拿出去给别人用。总之,使用物联网数据是要经过授权的。 目前只能说是起步阶段 《瞭望》:目前来看,中国现在的物联网处于什么阶段? 邬贺铨:全世界的物联网目前还只能说是在起步阶段。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20年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希望任何一个物体都有一个标记。1995年国际电信联盟提出每一个物体都可以连网。国际金融危机刚开始的时候,IBM提出“智慧地球”,中国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的概念已从最初的标记化向智能化延伸。也只有提升到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物联网的价值才能体现。 来源:物联中国 编 辑:王熙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