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华为辞职门:一场发生在错误时间的人事变革
2007年11月27日 15:19    新浪科技    评论()    
作 者:IT时代周刊 杜舟

    华为希望借这次“集体辞职”,唤起老员工们的血性。在华为,员工要想得到一块“肉”,就必须给公司抢两块“肉”甚至更多。如果自己无法完成这一任务,就须让出位置,给年轻力壮的“新狼”以机会。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这里演绎得淋漓尽致。

    自我救赎

    据本刊记者了解,华为在向省总工会汇报中表示,公司一直重视员工权益,尊重员工的创造与贡献。近期进行的人力资源调整,意在理顺劳动关系,增强企业竞争力,并且完全是在职工主动自愿、双方协商一致基础上进行的,公司与员工没有任何争议,也无一起员工投诉发生。

    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华为员工告诉《IT时代周刊》,“华为其实也不愿这么做,公司很矛盾,做IT的,特别是做纯技术的,年纪一大,就会显得保守,很难跟上时代步伐。如果所有的员工都沉淀在华为,签无固定期限合同,而根据新《劳动合同法》,企业又很难辞掉员工,这样一来,公司很快就会成为一潭死水。”

    华为这次调整,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打破目前的平稳现状,给公司未来注入一针强心剂。中国企业成长到一定程度,往往会丧失前进的动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死结。而华为要继续发展,突破瓶颈,就得解开这个结。

    在华为,一般的老员工都持有公司的虚拟股票,公司的目的,本来是为了稳住员工的心。但这样容易产生一个问题:华为发展到现阶段,部分人已经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但他们在公司里担任很重要的职位,又做不出大贡献。这次通过老员工的重新竞聘上岗,激发他们再次创业的激情,把不适合公司发展的一些员工淘汰出去。

    知情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华为可能是在借这个机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旧有的体系,可能已经让任正非不满意,他需要找到一种变革的解决办法。而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即将实施,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一切都水到渠成。

    任正非有过一句名言:“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组织,只要没有新陈代谢,生命就会停止。如果我们顾全每位功臣的历史,那么就会葬送公司的前途。”在任正非看来,一个企业时间久了,老员工收入不菲、地位稳固,就会渐渐沉淀下去,成为一团不再运动的固体。因此他爱“搞运动”,使自己的企业永远保持激活状态,以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之效。

    据本刊记者了解,大部分华为员工对公司持支持态度,这批人主要是最近几年进入华为的资历较浅的员工。一个姓李的员工(2005年毕业加入华为)告诉《IT时代周刊》,“公司的行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规避《劳动合同法》,也有打破长期存在的工号文化和解决企业竞争力问题的因素。”

    他向记者澄清,并不是嫉妒那些老员工待遇优越,而是华为的工号文化,使得内部员工戴上了有色眼镜,让新员工产生自卑感。

    在华为,有这样一个潜规则:在收发邮件时,工号会出现在邮件中。于是工号就成为人们猜测、识别来信者身份的一个线索,看到工号靠后的邮件,一些人就会直接删除掉;工号靠前的,大多是各级领导,就认真回复。

    因此,“辞职门”事件后,华为将打破工号制度,重新排列工号,大家重回起跑线公平竞争,也算是一大进步。

    从华为角度来说,这件事并没有什么过错,只是在处理方式上过于激进。如果处理方式更加温婉一点,事情可能会平静很多。其实,“先辞职再竞岗”在华为并不是首次。1996年,华为市场部在时任市场体系总负责人的孙亚芳(现任华为董事长)的带领下主动辞职,重新竞聘上岗。那次辞职,对公司影响深远。

    华为从去年开始进行定岗定薪,很多员工重新在公司内部调整职位,这种调整在华为实际已经进行了一到两年时间,其目的是保持企业的活力,鼓励员工努力工作。

    第三章 误读与被误读

    究竟是华为误读了劳动法,还是人们误解了华为,成了这次“辞职门”的焦点所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作为一个高科技民营企业,华为一直没有忘记社会责任。华为声称,这次行动的目的就是借改革让企业内部更和谐、更富活力,不存在逃避社会责任的问题。但新的《劳动合同法》即将实施,所有的风吹草动,都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甚至歪想。在错误的时间里,华为做了一件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事。

[1]  [2]  [3]  [4]  [5]  [6]  编 辑:徐亮
关键字搜索:华为  裁员  劳动法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