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度文章 >> 业务 >> 正文
手机电视标准选秀乱象 广电拒检背后
2007年11月12日 18:48    新浪科技    评论()    
作 者:《财经》记者 明叔亮

    在这场独具中国特色的“国标选秀”中,似乎很难找到一个非利益中人,原本属于第三方的评估专家也先后卷入是非争执,其公正独立性受到怀疑

    “泰美不参加了。”11月9日,北京中苑宾馆,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国家标准(下称手机电视国标)测试工作组和监理组第四次工作会议临近结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称国标委)高新技术处处长戴红此话一出,与会者均感意外——五家手机电视国标申报方案只剩了四家。

    原定的五个备选方案,分别是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下称广科院)与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泰美世纪)提交的CMMB方案、北京新岸线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新岸线)提交的T-MMB方案、清华大学提交的DMB-T/H方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提交的CMB方案,以及中国标准化协会提交的CDMB方案。

    这是一次延宕太久的测试。按照国标委此前制定的“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国家标准工作方案”,手机电视国标的验证性测试应当在2007年6月30日至7月30日之间完成,12月底正式发布,以实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六大举办城市播出手机电视节目的目标。

    来自新岸线的声音指责说,测试时间拖延的主要责任者是广电总局。广电总局方面先是迟迟不向国标委提交手机电视标准;在信产部提交了四个标准后,广电标准的提出方——广科院和泰美世纪答应测试却屡屡爽约。在新岸线看来,广电总局一直希望直接将广电标准付诸实施,而拒绝承认国标委在标准问题上的作用。

    广电标准一方则向《财经》记者质疑国标委及其内部专家的公正性,指责国标委在设计检测标准时,就偏向于检测新岸线占优势的技术。

    这场围绕着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再度将一个问题抛在了台前:中国到底需要建立一个怎样的选择机制来决定产业标准?中国的相关主管部门与行业权威在推动自主创新与保持客观中立之间,又应该保持一条怎样的分界线?

    鲍东山入局

    这是一场漫长的恩怨,新岸线一度有机会与广电联手。

    2003年,曾任美国老牌航天国防企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顾问的鲍东山回到中国,先后在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之后,他和一批海归共同创办了北京新岸线软件公司。

    在国外期间,鲍东山已经意识到了手机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发展的巨大潜力。回国之初的2004年,在给广电总局、信产部上课时,他就已向对方提出搞手机电视,只是没有引起重视。2004年下半年,一直看好手机电视前景的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给了鲍东山一次机会,支持其做手机电视技术的研发。

    手机电视成为多个跨媒体产业关注的焦点并非偶然。进入3G时代,电信运营商所拥有的充足带宽需要大量视频内容来填充,而广电运营商刚好拥有大量互动式的数字化内容。互联网、电信网与广电网清晰地交汇在手机电视这一关键点上。

    新岸线当时提交给广电总局的手机电视方案共有上中下三套,广电选用了下方案,即采用基于欧盟的DAB(DigitalAudioBroadcasting,数字音频广播)技术开发T-MMB。DAB技术2000年前已在大部分欧洲国家正式运营,可以很快产业化。

[1]  [2]  [3]  [4]  [5]  编 辑:赵宇
关键字搜索:手机电视  标准  广电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