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几年的狂飙突进后,如今手机业主流平台厂商层面的格局初定,细分领域的零碎商机成为现实掘金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细分化领域,大致可分为三类掘金者。第一类,追求“小而美”的小众者,他们通过切入细分市场寻求生存空间,如魅族;第二类,在大众市场通过拼量换份额的平台竞争中,未挤进一线阵营,被迫转向细分市场的厂商,金立就是典型;第三类,一些平台型公司,基于手机在其生态圈经营中的特殊地位,也开始通过特殊角度切入手机市场,以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生态圈,腾讯以及格力就是代表。这三类手机生产商,目标不一,导致路径选择也不同。在BAT三大巨头如八爪鱼般扩张的背景下,中国IT业不少细分垂直行业的创业者们,皆面临零碎商机选择的问题。
先知者魅族的“后觉式追赶”:谋合纵 细扎根
若论中国手机业内“小而美”的代表人物,非黄章莫属。其开创了国内手机业粉丝经营模式之先河,因而获称“中国乔布斯”。
可惜的是,后来的黄章安于“小即富”中,导致魅族固步难进,连失良机。
与黄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以“小而美”方式起家的雷军,目前正顺势进行生态圈化转型,从而向平台厂商迈进。
先知者的黄章,现已“后觉”,决定以开放的心态寻找一位外部合作者,从而找到一块细分化的机会,再次激活魅族。不过一切还未开始,仍属于设想中。
黄章“后觉式”复出
提到黄章,就不得不联想到雷军。戏剧性的是,乔布斯的两位中国门徒曾经有一段好友反目的故事。
2010年,雷军的投资请求被好友黄章拒绝后,次年的2011年,雷军以“黄章式”模式发布了小米手机。发布当天,黄章隐晦地质疑雷军用“卑劣”手段骗取了他的创意,自此两人成了冤家。而后黄章因固守自封仍在经营着“小而美”的魅族,而雷军的小米公司估值已达百亿美元,且目前正在通过补缺支付、游戏、互联网金融等方式进行生态圈式经营。
面对昔日反目的好友以手机为中心,一步步构架起庞大的智能生态链条,并朝着更远的目标迈进时,这一回,黄章终于后觉了。
一直喜欢“隐身”在魅族论坛背后的“教主”J.Wong(黄章在魅族论坛内的ID),2014年春节后正式宣布重新出任魅族公司CEO一职。黄章此举名为复出,实为救急。
魅族的翻身之作MX3,就是时下其面临的小众化生存困境的缩影。在MX3发布前,魅族已身陷于一场小众化生存危机中。
2012年底魅族发布了旗舰机型MX2,但到了2013年第二季度结束时,该产品库存高达60万台。在资金压力之下,产品降价甩卖,让损失减少到最小成了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否则就有崩盘之危。尽管库存危机最终得以渡过,但这让魅族大伤元气。
正是在此危局之下,MX3以救世主的形象面世。然而现实却未如预期。
据悉,魅族MX3自2013年9月初发布至今,因业绩不佳已两次降价促销,且销量远不及预期。
2013年8月,雷军在微博上表示,经过最新一轮融资,小米的估值已达100亿美元。
2013年10月,黄章在魅族论坛里透露,当时魅族每月销量在30万~40万部,据此推算,去年魅族的整体出货量在500万台以内。而小米去年的总销量为1870万台手机,是魅族的近4倍。更为可怕的是,小米去年销量同比增长率高达160%,而魅族却在高库存下挣扎。
魅族至今未走向小米化之路,背后的原因众说不一,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与不少业内人士沟通后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黄章身上特立独行的文化成就了魅族,而最终也是因此而牵绊着魅族,致使以小众起家的魅族愈发“小众”。与黄章不同的是,雷军以一种特立独行的文化创造了小米,却以一种开放的生态圈式思维引导着小米,最终将小米逐渐由“小众”导向“大众”平台化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