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中国电子报 左延鹊
手机渠道模式演变是手机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时间点为坐标,将手机渠道的演变划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并且将渠道模式演变的原因和背景串联起来,就构成了中国手机渠道20年生动的发展史。
1987年-1994年:运营商专营一家独大
从1987年到1994年的七年间,中国手机渠道无论是从分销、零售的层面看,运营商绝对主导手机市场,标准意义上的手机渠道体系尚未形成。
中国在1987年广州全运会开通了全国第一个模拟移动电话系统,虽然当时只有200多个模拟手机用户,但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移动通信时代。最初市场上只有摩托罗拉3200这一款模拟机“独霸天下”,当时的手机渠道也仅仅是从制造商到运营商再分销到各运营商营业厅的简单模式。
当时所有的手机全部从海外进口,电信运营商(中国邮电)独家采购、统一放号和销售,这时手机渠道属于典型的运营商独家销售,销售手机的场所仅限于中国邮电的营业厅。
进入上世纪90年代,诺基亚、爱立信等品牌通过不同渠道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手机产品由摩托罗拉3200的单一型号扩展到4-5款,包括诺基亚101、诺基亚232、摩托罗拉8800X、爱立信328等。此时,随着运营商对手机的供货要求越来越高,手机分销应运而生,分销商的作用主要通过进口贸易将手机进口到中国,然后出售给各个省的邮电管理局。这个阶段一些香港手机分销商成了手机的“弄潮儿”,他们具有做对外贸易的先天优越条件,长远电信由此开始发迹,于1992年成为诺基亚手机在中国市场的第一家全国分销商,并将第一批诺基亚101成功销售给福建省邮电管理局。
1994年-1999年:国包商崛起唱主角
在1994年1999年的5年间,GSM数字通信技术得到了发展,政府为了加快发展移动通信,开始逐步放开手机终端市场,机卡分离的GSM手机保证了手机可以单独出售,“社会渠道”开始发展,手机分销商中的大国包商由于拥有资金、进货渠道等各方面优势,逐渐成为手机渠道的主流,并带动了分销和零售概念的形成。
1994年~1995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当时手机渠道应该用新旧不一来形容:模拟手机时代的进口贸易、通信大市场的批发和零售等各渠道并存。“那时的产品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只要哪家分销商有货源,就不愁销售渠道,一部手机的毛利高达几百元甚至上千元,销售人员都是通过电话实现销售。”手机资深人士欧阳胜海说,“那是一个炒货的时代,手机分销不分区域、机型、渠道,全国任意销售。”
但是时间到了1999年渠道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西门子、飞利浦、松下、NEC等洋品牌的进入,以及手机价格开始下滑,手机渠道也开始走入了一个以大量批发、高端放货为主的时代。此时的中邮普泰、蜂星、天音通信、长远、爱施德等国包商“竞相怒放”,不但迅速成为几大洋品牌的核心分销商,而且“一夜暴富”,以火箭的速度成为市场的主角。此时电信营业厅作为零售平台逐步退出市场,手机通信大市场开始快速成长,并形成了华南地区的深圳华强北、华东地区的杭州通讯市场、西南地区的成都太升南路、华北地区的北京西直门手机批发市场为代表的全国性专业通信大市场,并辐射全国。专业的手机零售店开始出现,而且面积不大,产品不多,个体经营,俗称“老板店”或“夫妻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