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获牌前后,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对固网牌照的态度都是基本一致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具体解释为,由于固网利润低,中国移动不会在固网市场大举进攻,而只会挑重点下手:首先,重点建设区域间传输网,因为基站与基站、基站与交换点之间的传输需求量会发生爆炸式的增长;其次,重点做公共互联网;此外,集团客户的光纤到户等高端业务也是重点方向。可以看得出,从集团层面策略来看,中国移动并不准备在家庭接入网业务上投入过多。
一系列中国移动公布的数据似乎也在印证这点。根据今年3月公布的中国移动2013年全年财报,2014年的资本开支将从2013年的1849亿元提升至2252亿元,其中移动通信网占比从40%提升至44%,但同时,传输网占比从37%下降至28%,绝对值也下降了54亿元。今年4月16日,2013年中国移动GPON设备采购中标结果公告,上海贝尔、烽火通信和中兴通讯三家企业中标,瓜分了约62万端GPON设备和约61.4万端ONU设备,这个数字也远低于往年中国移动在固网上的投入。
然而,从各个地方传来的消息是,移动正在掀起一场家庭固网宽带的市场风暴。在不少地区,在网的移动手机用户,可以凭在网时间获得2—12个月不等的免费固网宽带;“480宽带,全国一口价”,铺天盖地的广告,正落地到不少省的县级市或农村,不少地区一年380元/4M的资费,几乎只有当地电信和联通同样网速的一半。
“移动的固网宽带正在农村包围城市。”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虽然中国移动集团大幅压缩了固网产品的集采数量,甚至比去年还要少;但为数不少的省份却把固网提速,进行大量的采购。以光纤熔接机为例,今年移动的采购量快速增加,已经成为厂商的最大客户。
在中国移动的TD-LTE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之前,集团与各方诸侯在宽带策略上的“貌合神离”,恐怕仍将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中国联通:移动宽带是“亲儿子” 固网宽带是“干儿子”
2014年1月9日,中国联通召开了2014年工作会议,在提出的六大任务中,“移动宽带领先与一体化创新”战略是核心中的核心,而宽带互联网只是这个战略中被一笔带过的词语。
对于固网宽带,如果说中国移动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是停留在口头上,那么中国联通反倒是此句古语的忠实拥趸。电信重组后,“吃”下中国网通的中国联通,发展的重心始终是移动业务,这一点从未改变过。
在宽带中国战略发布后,中国联通以FTTH/B为主的光纤接入网建设曾一度发展迅速,FTTH/B端口占比逐年上升,从2011年的45%到2012年的59%,2013年的数据为71%。除了继续保持北方市场优势以外,在南方城市,中国联通实行的策略是主要竞争区域10M及以上速率全光纤接入,这让其抢占了不少高APRU值的市场。
但就总体情况而言,作为老牌固网宽带运营商,中国联通同样陷入与移动宽带“左右互博”的困境。2011年,联通固网宽带发展迅速,固网宽带用户全年累计同比增长17.8%,固网宽带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8.1%。然而,2012年,指标便开始下降,固网宽带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1.8%,固网宽带用户同比增长14.8%, 2013年,随着4G发牌的预期越来越明显,固网宽带收入增长率继续下降,为10.6%,宽带用户同比增长率降至10.4%。
同一时期,中国联通的移动用户数增长迅速,2013年,中国联通净增移动用户4167万户,总数突破2.8亿户。
鹏博士也利用低廉资费不断血拼低端新增市场,近年来还在逐步蚕食基础运营商的存量市场。事实上,正是有了这种鲇鱼角色,才让整个宽带市场充满了竞争活力。鹏博士在近年来紧盯着对资费敏感的低端用户市场,城市郊区、农村市场成了它的主阵地。在定价策略上,紧跟着主流宽带运营商的套餐资费,在这个基础上直接打对折推向低端市场。在市场营销中,实现小区经理派驻模式,工作人员驻扎在农村、小区之中,直接和运营商抢夺增量和存量市场。
世纪互联(25.85, -0.01, -0.04%):政企市场的最大威胁
在中国移动敲定的17家虚拟运营商合作伙伴中,世纪互联是唯一一家宽带管道企业,这正是中移动(49.65, 0.69, 1.41%)在固网宽带战略落下的一枚重要棋子:利用世纪互联丰富的IDC中心和企业宽带线路接入资源,能够弥补中国移动在固网宽带战略上的短板,合力抢夺政企宽带市场份额。
在此前,世纪互联更多的是中立管道商的角色,在拿到中国电信(52.38, 1.34, 2.63%)、中国联通(15.66, 0.19, 1.23%)的带宽资源后,将自己的IDC托管服务一起打包,批发给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它更加注重企业级用户的拓展,几乎没有进入面向个人、家庭端的用户市场。但此次跟中国移动达成转售协议后,它在企业市场将更加具备竞争优势,例如将170号码与企业带宽绑定,为企业用户实现“宽带+手机”一揽子解决方案。例如企业在购买世纪互联的宽带与CDN资源时,也可以打包购买世纪互联的员工集团套餐,通过170号码实现宽带缴费等服务。
这仅仅是世纪互联的初步战略之一,但长远来看,中国移动在固网宽带战略上野心庞大,世纪互联在后端又有着丰富的IDC托管内容与CDN加速服务,在时机成熟之后,世纪互联极有可能将结合这两点优势,利用中移动的管道结合自身内容服务,将传统的管道服务转变为品牌服务,利用移动+带宽套餐攻下政企用户奠定品牌化优势后,再实现向家庭入口市场的转变。
破:民营宽带商、移动各出绝招
移动战略,尤其是4G,是三大运营商现在的重中之重。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而言,固网宽带这只“现金牛”,每年要源源不断为移动投资补充血液。然而,从各地一线传来的消息是,这只“现金牛”日子不好过。
民营宽带商发展迅猛
事实上,早在十几年前,宽带接入领域已经向民营资本放开。2001年6月,当时的信息产业部发文,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等13个城市允许非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进入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但此后,随着几大国有电信运营商发力宽带,加上对驻地网业务争议始终未停,监管部门不再发放驻地网牌照,第一批民营宽带公司基本无疾而终,长城宽带被鹏博士收购,网通被收编入运营商体系,蓝波等公司则销声匿迹。
如今,大门重启。2012年11月30日,工信部电信管理局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IDC)和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市场(ISP)准入工作的通告》(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意味着中国宽带接入市场大门再次向民营资本敞开。
一年多后,从南方某省电信公司2014年第一季度宽带发展的数据来看,鹏博士等民营宽带运营商进攻卓有成效,抢走了一半左右的新增宽带用户。民营宽带运营商这一年发展迅猛:鹏博士2013年宽带接入营业收入48.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5.41%,新增网络覆盖1055.4万户,累计网络覆盖用户4405.6万户。在没有试点城市的限制后,鹏博士在全国开启了大规模的网络覆盖,截止到2013年末,宽带接入覆盖城市达到53个。
移动豪赌固网
三大运营商之间的形势变化也很迅速。2013年底拿到固网运营牌照之后,虽然中国移动公开表示,不愿投入家庭宽带市场,但在各地省公司,价格战早已打响。对于占据各地的移动诸侯而言,由于各自均有独立法人资格,因此在市场策略上并不全盘接受集团的管控。
一位移动人士坦言,“以前没有固网时,移动公司被电信和联通以固移融合的市场策略抢走不少用户,憋了一肚子气,现在好不容易拿到固网牌照了,怎么能不好好利用呢?我们管这个策略叫‘以融破融’。”
在湖北某县城某镇,镇中心的主街道只有4公里,当地移动公司投放了96个8口光纤盒,每根杆子上一个,即使空着没用户也没关系,虽然电信是当地的主导运营商,同样距离只有62个光纤盒。当地一位电信员工抱怨,今年固网投资减少,不少企业想拉光纤都没钱建设,只能眼睁睁看着移动抢走市场。
联通、电信缺钱建设
有着固网优势的电信和联通,的确备受投资困扰。早于预期的4G牌照发放,打乱了它们的固网投资计划。山西介休市某位联通员工透露,2014年,全市预计移动投资3000万元,而固网投资只有500万,光纤改造进度缓慢,如今县城里只有30%-40%的光纤覆盖率,农村更低,只有10%左右。
一位业内人士向《IT时报》记者介绍,在某些地方,中国联通无钱建设固网,便找到当地代理商,由其出钱出方案建设,而联通允诺,今后几年内经营权归其所有。这种情况好处是,加快了网络覆盖,但对于资费和服务,联通都失去了管控权,用户投诉很多,但这“没办法,只能先解决生和死的问题,服务再说吧。”在中部某省,某运营商在与省政府签约时,承诺一年投资1个亿,但事实上,最终也没有兑现。
潜在的威胁是,悄然挂牌的国网公司,虽然此前并不为人看好,但其拥有的广电系庞大网络资源,一旦梳理出良性运作模式,未尝不会以国有宽带运营商的身份改变市场格局。
2014年上半年,宽带局已破。为市场不顾一切的民营宽带商、“财大气粗”的移动、第四家国有宽带运营商……未来市场走势将会如何?
争:宽带生死战 这里早已是红海
凭借着低廉资费和灵活的定价策略,鹏博士、首宽电信等民营宽带商已不断深入小区、农村等一线市场,抢夺着基础运营商的低端客户群体,这场竞争早已呈白热化趋势发展。
海报栏成“兵家必争之地”
在不少地方,宽带的竞争粗暴而直接:谁能抢到用户的眼球,谁就赢了。上午刚刚在小区里贴好宽带的海报、宣传单,下午就不见了,不是被别家运营商的海报覆盖掉,或者直接被撕掉,海报栏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的宽带运营商员工,早已不再是早些年待遇好、地位高的香饽饽,扫店、扫街、摆摊等最低端的营销手段成为常规。多名被访的电信员工对记者表示,加班是常态,周末常常要到各个小区和繁华地区做市场营销活动,有趣的是,这时往往能碰到“熟人”——竞争对手们也在“坚守”。
宽带的性价比难题
对于民营宽带商,老百姓既爱又恨。爱的是它的价格,恨的是它的网络质量。此前,记者曾对沪上多家低价宽带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民营宽带商的价格是传统宽带商的七折,甚至只有一半,这让其在低端市场很受欢迎,但网速测试显示,在高峰时段,这些民营宽带通常都很难达到承诺带宽,甚至连打开网页都很困难。这便是常被质疑的“假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