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通信运营 >> 国内运营 >> 国内要闻 >> 正文
上海电信业三十年变迁掠影
2008年12月10日 01:45    东方网-文汇报    评论()    
作 者:张柯

    如果将交通视为城市的动脉,则电信可称作城市的神经。自1978年底我国步入改革开放时期以来,电信这一神经系统变得日益灵敏发达,从昔日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瓶颈迅速跃升为今朝超前发展的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成为社会生活中活跃度与受关注度最高的领域之一——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宽带、号码百事通、网络电视等电信各项新业务如今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了许多人语汇中的高频词。

    在上海这座有着独特人文环境并肩负特殊使命的现代化都市,三十年间电信经历的变化和变革腾飞之路,可以归结为“蓝调变奏三部曲”。

    变奏一从慢板到快板

    现今四十多岁以上年纪的人对于这样的场景可能并不陌生:为了拨打一个长途电话,不得不赶到电信营业点排队办手续,好不容易才能和远方的亲友通上电话。没办法,谁让大上海的长途电话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仍在沿用二十年代的人工接续方式。当时,拍发电报同样费时费力。至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只是那时人们在心中勾画的小康生活图景……

    是的,上海的通信落后了!尽管上海堪称中国近代电信的摇篮,早在1871年即正式开办电报业务,1882年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发展成为我国国内国际通信的枢纽,但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加上投资过少以及“文革”的破坏,上海在电信领域的一些优势丧失殆尽。1978年底,上海长途电话业务电路仅686路,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不到11万门。

    通信的落后不仅影响民生质量,也制约着经济发展。在百废待兴、经济复苏的时代洪流中,通信能力的严重不足、手段的落后单一、质量的不如人意,无疑使电信沦为显眼的瓶颈。

    上海电信业的再次崛起,正是始于那一刻。

    1979年6月,根据国务院指示,上海市邮电管理局实行以邮电部领导为主,邮电部和上海市双重领导的体制。随后,上海电信着重在调整网路结构和改造技术装备上下功夫,先后完成了电报自动转报、用户电报程控交换、长途半自动接转、市话纵横制改造、卫星地球站扩容等一批重大技术改造工程,使通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发展经济应从交通通信入手”的战略思想。同年12月,邮电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成立了上海市通信建设领导小组,按照每五年上一个新台阶的要求,安排建设计划。上海市通信建设领导小组的成立,是中国邮电管理体制的一个创举,为中央和地方联合建设邮电通信创造了成功的领导模式。加快引进步伐,采用程控交换机和光纤传输技术改造全市通信网,就是体制创新的一大成果。

    1990年国家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使上海电信真正跨入了“大投入、大产出”的发展阶段。围绕城市建设目标,上海电信重新修订发展规划,技术引进上实行“一步到位”的跨越战略,使网路装备水平与国际接轨,业务上实行多元化经营。电话通信的飞速发展,见证了那个年代上海电信业从“慢板”到“快板”的变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增长,私人住宅电话供需矛盾日益突出。1990年末,上海市电话待装户超过10万,其中约七成为私人住宅电话。至1993年11月,上海市内电话局交换设备容量突破100万门,比1978年底整整增长了89万门。

    1989年11月,上海完成市话网六位号码制升七位号码制的割接,成为全国率先实行统一、等位七位电话号码制的城市。然而时隔数年,1995年11月25日零时,上海成为继巴黎、东京、中国香港之后,世界上第四个实现电话统一八位拨号的城市。上海电话网号码制从六位到七位,走过了漫长的32年;而从七位到八位,仅仅用了6年。

    在电话从“装机难”变为“即要即装”的同时,将通信工具随身携带的群体也日渐庞大起来。

    比较平民化的是寻呼机,人们习惯称之为“BP机”或“BB机”。以贵族身份亮相的是移动电话。1988年3月10日,上海电信建成本市第一个大区制模拟公众移动电话网;翌年4月,引进手持式移动电话机。面对移动电话供不应求的状况,上海电信加大建设力度,并建成数字移动电话网,于1995年两次进行集中放号,实现了人们期盼的移动电话“即买即开”。

    而长期作为长途电信业务主角的公众电报,逐渐被新兴的长途电话自动直拨、用户传真等通信手段所取代。1994年12月1日,上海最后一条国际电报电路——上海至东京的国际电路关闭。

    高起点、高速度、大规模、超常规的发展,使得上海电信业彻底摆脱了能力欠缺、业务单一、质量不佳的窘境,呈现空前的繁盛局面。至1998年底,上海本地电话总容量达到620.9万门,本地电话用户数达到431.1万户(其中住宅电话为317.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10.4万户;国脉公司无线寻呼用户数达到78.1万户;数字数据用户达5401户;帧中继用户达2041户;电子信箱用户达2100户;传真存储转发用户达1141户;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达17215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102404户。一家媒体在报道电信时如此评价:“上海的通信发展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变奏二从独奏到合奏

    上世纪九十年代,电信以惊人的步伐和骄人的业绩而备受各方关注。国外电信发展历程表明,当电信处于普及阶段,由国家集中力量建设通信网以保证普遍服务和全网畅通,无论从规模经济效益、战略资源保护还是国家安全的角度考虑都是必要的;而当基础电信网已经建成、电信基本普及的时候,为了促进产业向多元化、高层次发展,引入竞争体制势在必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电信正从普及阶段向多元化阶段过渡。

    其实,早在1993年,遵照国务院决定,部分电信业务已经向社会放开经营。1994年7月19日,经营全国性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业务的中国联通宣告成立,标志着国内电信市场独家经营的局面开始打破。

    发芽的种子终会破土而出。在技术和市场两副巨力引擎的驱动下,电信业的网络规模、技术手段、业务种类及总量继续迅猛飞奔,国内延续多年的大一统通信经营管理体制再也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升级的需要。1998年起,以信息产业部成立为开端,一场规模宏大的通信体制变革在全国铺开。

    在上海,合营多年的邮政、电信业务宣告分离,寻呼、卫星、移动业务从电信剥离,上海市邮政局和上海移动通信公司于1999年相继挂牌独立运营。

[1]  [2]  编 辑:张翀
关键字搜索:改革开放  电信业  发展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