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的主要收入来自售卖移动设备芯片以及收取技术专利授权费用。称霸市场的同时,高通公司也在全球多个地区深陷反垄断纠纷。日前,有媒体爆出发改委已确认高通在中国涉嫌滥用无线通讯垄断地位的事实。高通为何成为“众矢之的”?多项反垄断调查背后,有哪些利益与政策的博弈?这种技术授权商业模式的后果是什么?记者采访了多家国内企业,结合反垄断相关条例,试图解开此次高通反垄断事件之谜。
一边是营收占比近半且仍在增长中的中国区业绩,一边是越发棘手的发改委反垄断调查。今年3月份正式走马上任的高通新CEO莫伦科夫,对中国市场只怕是又爱又恨。
高通在中国遭遇反垄断调查始于去年11月,原因是基于“部分国内公司的举报”。今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首次证实:发改委正在对高通公司开展价格垄断调查。
7月24日,首次有媒体爆出发改委已确认高通在中国涉嫌滥用无线通讯垄断地位的事实。
尽管这一消息并未得到官方确认,但多位行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高通涉嫌垄断一事基本已定性,后续的“量刑”和结果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定。
记者探访多位业内观察人士,对照发改委公布的具体条款,对此事进行深入解读。
发改委、高通频繁“过招”
2013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所辖执法调查处的工作人员同时突击造访了高通在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办公室。
据《财经》杂志援引一位了解调查情况的人士称,在这次“突袭”中,调查人员带走了公司在价格、市场方面的电子资料,并向高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问题主要覆盖两方面:高通芯片价格、高通在其他国家受到的反垄断调查。
一开始就是如此激烈的“短兵相接”,让外界看到了此次发改委的决心。
2014年2月17日,许昆林在价格监管与反垄断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正式确认,发改委正在对高通公司开展价格垄断调查。许同时表示,对于高通公司的反垄断举报来自于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但他并未向此前一些案例中一样透露举报企业的名称。
此后数月,发改委与高通公司高层频繁直接对话。据发改委官网报道,高通公司总裁DerekAberle于2014年4月、5月、7月三次率相关高管来中国接受发改委相关问询。
除高层沟通之外,市场层面的调查和努力也渐次展开。发改委开始调动人力密集调研国内相关厂商,一方面继续向高通调查相关资料,一方面开始向手机厂商收集其芯片产品的销售数字及专利授权的条款制度等。这些调查耗时耗力,为此发改委“派出80个工作人员,花费了很大成本”。
高通早期对此事的态度较为强硬。在4月份的双方首次碰面后,发改委方面表示“这次见面主要是沟通,表示愿意配合调查,但高通并未主动提出有何需要整改。”
随着调查的深入,发改委方面态度持续坚决,高通开始了转变。高通开始向部分手机厂商和相关公司示好,如减免了部分CDMA三模频段收费、将骁龙芯片交给国内厂商中芯国际生产,宣布1.5亿美元中国投资计划等。iSpuuli机构中国研究总监王阳向记者称:“这些举措表示高通在态度上开始示好,通常也会对定案后的从轻处罚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同时,高通全球高管频频来华出现在各种场合。高通CEO莫伦科夫上任不到半年三次到访中国。在7月24日的高通战略投资发布会上,莫伦科夫称这次来中国“拜会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并称之为“老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