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消费者的需求,然后向生产商下订单,与生产商共同承担风险——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销售模式。这在过去的传统零售时代,显然是不可能的,过去卖场不可能承担销售风险。销售商不关心制造商生产什么——因为货卖不掉,风险完全由生产厂家承担。
但是,时代变了,原有的模式不再可持续。曾经与格力电器决裂的国美电器,也已经主动与格力电器“修好”,双方展开了深度合作。卖场对于供货商的“盘剥者”的形象正在改变,甚至变成了“服务者”。
互联网的基因就是便利、降低成本。苏宁的这些举动,显示正在向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迈进。这或许正是苏宁更名为“云商”之后,所希望看到的改变。
按照孙为民的理解,云商,是一种新的价值创造模式。
5月16日,苏宁苏总裁李斌发了一条微博,宣布苏宁首批在34个城市的门店免费向所有人提供手机贴膜服务。奇虎360创始人周鸿祎转发并评价说:“苏宁的这个免费策略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给用户创造价值,颠覆传统模式。”
线下的筹码
物流成为苏宁对阵竞争对手的一个重要筹码。
无论新模式如何创造价值,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价值的创造,最终还是体现在将货物及时送达顾客的过程中。
与其他电商不同,苏宁不仅有苏宁易购这个电商平台,还有“店商”——约1500家实体门店,支撑线上线下两条业务线顺利开展以及融合的,则是苏宁正在发力建设的物流。
似乎正在殊途同归。眼下,传统电商们,在快马加鞭,一边上市融资,一边又在结盟线下零售开疆拓土,比如阿里今年花了50多个亿买银泰的股权。而苏宁遍布全国的店面,正在计划做全面的互联网化改造,成为一个重要的筹码。一位苏宁高管说,在线上引流,烧钱成本高,选择通过线下店面引流,引一个算一个,质量还高。
过去苏宁的筹码是店面、销售规模,未来会变成供应商服务能力、物流服务能力、数据服务能力等。这其中,物流服务是链接消费者购物过程中10多环节的关键能力。
物流,是本轮转型过程中,重攻的一个方向,也将成为苏宁对阵竞争对手的一个重要筹码。负责苏宁物流的,是苏宁副总裁侯恩龙。
5月9日,在物流业务板块的投资者沟通会上,有投资者当面质疑侯恩龙:“你一个新人来做物流,意味着什么?”
“我怎么是新人?”侯恩龙向记者谈及这个花絮时说,他在苏宁已经工作了13年,是个名副其实的老人,而且早就在“研究物流”。2014年3月,侯恩龙突然被张近东“钦点”,由北京大区总经理的任上被调回总部,负责物流。
2013年底,苏宁的物流系统曾经短暂出现“切换事故”,让线上业务几近瘫痪。当时,身在北京的侯恩龙,持续现场值班三天三夜,命令一半人干活,一半人停下来培训,发现问题立马向总部反馈。
北京成为苏宁第一个物流恢复正常的区域。
侯恩龙笑着说“也许这就是董事长调我回来的原因。”
侯恩龙雷厉风行。接管物流第二天,给分布在全国的几千名苏宁物流人开了个会,半个小时,定了三条“规矩”。第一,要想把苏宁的金字招牌找回来,首先把物流服务做好,物流服务是整个苏宁综合服务的头号工程,也是苏宁互联网转型的核心。第二,把准时达和服务态度问题解决掉。第三,在核心城市一定超过竞争对手。
侯恩龙动员了同事、同学、亲戚统统上线,到别家网站去买东西。“我给他们出题,遇到问题他们要向我反馈。有时候我自己也去体验,但我不一定真买,也可能买了就退,就是要看他们的态度,体验整个购物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