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两天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听了很多有前瞻性的演讲和讨论,我在想一个很简单但很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华为从哪儿来要到哪里去?
关于华为从哪儿来的问题似乎并不需要我回答,研究华为的书籍和报道已经非常多了,惟一要说的是,华为的成功是与其聚焦在通信基础设施分不开的,27年以来,一直做一件事。当然也有其它很多原因。
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尤其是中国社会有太多的诱惑,比如华为可以去做房地产,也可以多种经营,可能赚的钱远比现在多。在互联网思维或者移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很多人也在建议华为要进军这些领域,但任正非在过去一段时间多次阐述华为如何拥抱互联网的话题,引起不少人的吐嘈,有人说华为已经不具备创新精神,跟不上互联网的大潮,有人说任正非out了等等。
然而,当我连续参加2012,2013,2014三届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详细听取了华为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梳理之后,我对华为要到那里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在代表华为集团阐述华为战略时,其开场白很有意思,他表示“华为是一家能力有限的公司,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言外之意,华为要认清自己的地位和能力,要认清现在的自己。未来做什么,聚焦什么,放弃什么都要理清楚。面向未来,一个15万人的公司,做企业要商业成功,要让员工挣到钱。除此之外,还应该做什么?华为在100多个国家有业务和驻外机构,除了做生意,为中国,为世界还能做什么,华为的愿景是什么?
徐直军表示,华为要致力于打造一个全联接的世界,华为希望与业界共同努力,将人与物全部联接起来,将产生无限的想象和产生各种可能,从而促进人类沟通和产业发展。
而为了实现这样的愿景,从我对华为的理解以及从这三届分析师大会传递出的信息看,主要有四个层面的问题要理清或者说改变。
理性对待现在的成绩和不足
华为在2013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全年营收达到395亿美元。在整个ict领域已经成为重要的参与者和领导者。但是,华为并不是已经到了什么都可以做的时候,任何的战略错误都有可能让自己一败涂地,因此华为必须清晰的认清自己的现在。
在运营商业务市场,华为收入占到整体营收的70%,仍然是华为最重要而且是未来必须长期坚守的行业。徐直军再次强调业界的错误理解,比如在收入上超越爱立信等问题。徐直军认为在这个领域爱立信仍然是业界第一,华为第二。所不同的是,华为可以和爱立信以及整个产业界一起,共同面向未来,应对新的挑战。言外之意,华为在这个领域从一个重要的参与者,逐步向一个领导者过渡,而这个过渡并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和产业界更广泛的合作和联合创新,才能在日趋发杂的业务需求下取得成功。
更为关键的是,随着ICT的融合,基于端管云的协同和融合创新将成为核心竞争力,而这也恰恰是华为和爱立信发展的不同点。
对于自己成功的运营商市场,徐直军认为,华为必须要和运营商共进退,和运营商一起面对诸如OTT,物联网、大数据等挑战和新机会。华为不能忘了这些曾经让自己长大的客户,而是要为客户的持续发展和转型考虑。
在消费者业务市场,华为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比如2013年智能手机出货达到5200万台,位居全球第三。不过,这个领域的竞争日趋的激烈,各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催生,华为消费者BG是不是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还不能过早下结论。徐直军直言,“任正非说的大机会面前不要机会主义,不是说要调整战略,而是走自己的路,更是提醒消费者BG别因为去年的成功而浮躁,给终端降降温,看清自己是谁,未来走向哪里。”因为任正非看到,苹果也好,三星也好,或者说小米也好,华为学谁都不可能成功,华为要稳健发展,要有利润保障,因此要求华为消费者BG要做自己,走自己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