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 >> 正文
 
应急通信体系起底:从“红橙黄蓝”到超级基站
http://www.cww.net.cn   2013年7月24日 07:30    

汶川震后5小时,网络基本瘫痪,芦山震后1小时电话接通率就恢复75%,原因何在?

4月20日的芦山地震,让《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亮相于公众视线。

财经国家周刊》采访的诸多人士均明确表示,正是工信部2011年12月22日发布的这一国家级战略性文件,使得通信应急保障和抗震救灾在此次“420芦山地震”灾难中,发挥了及时有效的关键性作用。

该预案将通信预警划分为“红橙黄蓝”四个标色级别,并明确了各级别启动的标准和条件,四川芦山地震使得该预案的影响力,超越通信行业,为社会所知。

但这一套预案是怎么出台的,又有怎样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因为运营商的沉默,外界一直无人知晓。

“红橙黄蓝”

据《财经国家周刊》调查,这套以“红橙黄蓝”应急预案命名的方案,始于中移动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针对举措。

据四川移动网络部副总经理詹薇回忆,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在四川指挥抗震救灾的中移动总裁李跃,首次提出了“要未雨绸缪”的要求。其时,李跃的职务还是中移动集团副总裁,主管计划和网络建设。

“当时网络极度拥塞,我们的软交换系统也才刚刚建设,维护经验还很不足。当时跃总还是副总裁,他在网管监控大厅现场对大家讲,地震的余震还会持续很多年,一定要建立分层、分级的,高话务量的分级疏导方案。第一版的名字,他定的是‘红橙蓝’。”詹薇回忆说。

很快,四川移动拿出了第一套“红橙蓝”预案,并上呈中移动集团。

据内部人士透露,四川移动将第一版“红橙蓝”应急预案提交至集团之后,中移动组织了总部各部门,同时调集了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省级移动公司,以及行业内专家在内的广泛资源,对其进行讨论和修订。

“应急通信保障,不只是地震,还有其他突发性事件,比如台风、洪水、雪灾、泥石流等等,而且也有非突发性的,比如大型国事活动、集中小范围的大型运动会等等。”

该人士解释称,针对突发性事件的预案,不应当仅局限于地震一种情况,而应当有更高层面的扩展,这是中移动集团对整体预案制定的基本原则。

最终,这套“红橙蓝”预案,被扩充为“红橙黄蓝”,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应对预案。

随后,中移动集团将“红橙黄蓝”预案下发到全国各省公司,并要求各省公司根据自身现状和特点,有侧重性地将方案“明确化、指令化”。

在工信部出台战略层面的《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之前,这套“红橙黄蓝”应急预案,已然通过中移动各地的实网操作,几经改版和升级,向前推到更远阶段。

“中移动已经将应急通信的概念,从面向网络的保障,转变成面向客户业务的保障。”某中移动集团网络部应急通信处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称。他认为,前者只是确保网络在突然性的灾害发生时能通,后者则能确保在特殊时期,通信网络也能为普通用户所用。

江苏移动网络部某部门经理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中移动每年会进行两次全集团范围的“红橙黄蓝”应急预案演练;而集团应急通信处人士则澄清说,这两次演练,一次是全网性质的,另一次则是大区性质的。

但在四川移动,“红橙黄蓝”应急通信预案演练的频次,则被大大提升至“每个本地网每个月至少一次”,并且还分为通知和不通知两种。

[1]  [2]  [3]  
关注通信世界网微信“cww-weixin”,赢TD手机!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编 辑:高娟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应急通信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