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2B网络信贷:慧聪网与阿里PK胜算几何
http://www.cww.net.cn 2013年6月20日 09:03
阿里巴巴与慧聪网,是B2B领域的两大巨头,业内曾用“南阿里,北慧聪”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都是重量级B2B参与者。历史上,双方也是口舌不断,竞争激烈,而随着2013年年初慧聪网携手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推出新e贷信用卡,高调挺进网络信贷市场,导致双方在B2B发展的供应链金融领域也是剑拔弩张。就互联网金融而言,与阿里PK,慧聪网胜算几何? 阿里推出小微金融业务较早,其发展方向也多次调整。最初与建设银行合作,但显然合作效率较低,大多数企业还是无法拿到贷款。阿里员工曾透露举荐100家商户,只有3家能被银行接受。阿里不得不放弃与银行合作,组建自己的小贷公司,但有两个问题依然无法解决,一是B2B的数据量和数据维度有限,阿里也曾公开表示信用贷款申办要困难一些;一是小贷公司受政策影响,资本金锁定,意味阿里放贷资金面临天花板。两大限制因素决定阿里金融面向B2B部分的小微企业信贷比例不足,且可能进一步边缘化。小贷公司受地域影响,只能在注册地展业。理论上只能是工商注册地在上海、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商户。 再看慧聪网。与阿里的小贷模式不同,慧聪网采取与银行的合作模式,面向小微企业主推出B2B信用卡。在B2B这一块,由于行业尚未进入线上交易,慧聪网和阿里几乎遇到了同样的数据量和维度问题,不过慧聪网数据和银行数据可以形成互补,从而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打造了牢靠的授信、风控的基础。 以上的差别仅是在数据授信方面的差别,阿里和慧聪网的产品在小微企业获批信贷的细节上仍存在不少差异: 1. 人群 阿里面临资本金限制和数据授信的问题,导致B2B企业在其整体授信规模中相对较小;而慧聪网的服务人群则是慧聪网上苦心经营多年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堪称B2B信贷服务支持的典型。 2. 信贷成本 此前江南愤青在其《也谈阿里巴巴做金融》一文中提及:“只能通过注册资本进行放款,虽然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借款等方式可以借入不超过注册资本的2倍资金,但是总得来说还是相当有限,受制于资金来源,这个规模是很难做大”。不能吸储的前提意味阿里在信贷成本的控制上限定较死,因此在费用或说利息上继续走低的空间有限。“当小贷公司进行放款的时候,坏账率一旦高于利润率则就开始侵蚀资本金,所以,如何严格控制坏账率成为了小贷公司的核心和关键。” 再看慧聪新e贷。与银行合作,无论是风控体系的建立还是资本的供应均由银行完成,银行在融资成本方面的优势将体现得淋漓尽致。慧聪网的参与可以帮助银行做到量化贷款,降低银行审核成本,从而为利率下调留出空间。正是基于这样的特点,慧聪网CEO郭江曾表示,未来新e贷产品规模做上去后,慧聪网和合作伙伴将有机会向小微企业提供更优惠的低费用信贷,为降低小微企业的贷款成本而努力。 公开信息显示,阿里小贷循环贷利率为日息万分之六,年化利率为21.9%;固定贷利率为日息万分之五,年化利率为18%;慧聪新e贷的综合借贷成本则优于阿里小贷,其循环贷手续费为万分之3.9-4.5,年化手续费率为14.23%-16.42%;固定贷中以尊享卡为例,3期手续费:0.9%/期,6期手续费:0.8%/期,12期手续费:0.75%/期。在企业主的信贷成本上,银行机构较小贷公司优势明显。 信贷成本的因素可能是客观制约双方互联网金融产品授信额度差异较大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慧聪网内部人士透露,新e贷的平均授信额度为16万元;而阿里金融披露的数据在约6-7万之间,其中更出现了不少用户期望100万却仅获批5万的典型案例,这种期望值与实际额度的差异更是刺痛了不少加入进来的合作企业。 [1] [2]
来源:通信世界网 编 辑:刘佳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