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呼吁“北斗”应用多用“中国芯”
http://www.cww.net.cn 2013年5月22日 09:21
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信息平台,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2012年底启动区域性正式服务以来,其产业化备受各界关注。 尽管性能不俗,北斗的产业化之路才刚刚起步。业内人士呼吁,在卫星导航系统核心技术和市场的白热化竞争中,关系着用户信息安全的“北斗”,在应用上是否用上“中国芯”,亟待各方重视。 近日,记者在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导航制导与控制研究所的“北斗+GPS双模测试室”看到,这里全部采用国产“北斗主板”,并建立了由几个以“北斗主板”为核心的基站构成的CORS网(定位导航虚拟参考网),能让使用该网和“北斗主板”的用户将测量精度提高到厘米级。 在性能上已不逊于国外同类产品的“北斗”,在产业化之路上是否能一帆风顺? 起步晚,价格高,“北斗”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劣势 据介绍,“北斗”的民用领域,主要包括普通民用导航、精密授时服务、专业高精度应用等。 现在通过各种导航仪、测量仪等终端设备,已经有很多北斗用户可以体验到车载和手机定位导航、民航飞机和渔船的定位导航等普通民用导航服务;银行、证券、保险、电网、移动通信等行业,需统一授予时间信号,精度达到几百万年或几千万年误差不超过1秒,这就是精密授时服务;像大坝、高铁、桥梁的变形监测,属于专业高精度应用。通过遍布全国的CORS网,其精度能提高到厘米、毫米级。 但是,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的这些民用领域,“北斗”的主要竞争对手——GPS占据着绝对优势,其中,授时系统甚至全部是GPS授时系统。目前中国GPS用户超过了1亿。作为市场中的后来者,正式服务仅半年的“北斗”,用户数量差距巨大。 业内人士称,刚刚起步的“北斗”产业处于初期的无序竞争状态,产业政策不清晰,产品缺少技术标准,价格居高不下。 以车载卫星导航定位仪为例,目前GPS价格为数百元至一两千元,“北斗”附带短报文通信功能的用户机,价格要6000多元,不带此功能则价格与GPS相差不多,在竞争中没有价格优势。 前不久,我国研究人员在四川放生大熊猫时,希望将GPS项圈换成“北斗”项圈,但由于“北斗”用户机电池耗电量大、持续时间较短、体积较大,只好转向国外定购改进型GPS项圈。 有人分析,这其中有起步晚、尚未形成规模效益等客观原因,但市场、服务观念不足等自身因素也不容忽视。 未公开信号被破解,核心技术面临国外产品冲击 不管是北斗还是GPS,定位导航卫星信号的接收、解码和运算,主要依靠各种用户机上的芯片和主板。在专业的高精度市场,这是核心技术主要集成所在。 尽管门槛较高,但目前我们已经有自主产权的芯片、主板。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就推出了基于北斗系统的商业化“北斗主板”。从2012年底至今,已卖出了1万块。 但在庞大的应用市场中,我国自主产品占比很少。目前,我国有近2000个CORS网,遍布各省区市,分别由国内外公司和地方建立,全部采用国外主板、芯片。 据业内人士预测,2013年国内各种主板的需求量约为5万块,3年后年需求量将达到20万块以上。面对巨大市场,北斗主板的对手们使出了花样百出的“竞争招数”。 出于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和产业发展目的,北斗和其他国家的定位导航系统一样,在信号开放方面有所保留。目前,北斗卫星系统民用领域仅公开了b1信号,主要用于普通民用导航;而b2、b3信号仅提供给部分国内授权用户,面向专业化的高精度应用。 [1] [2]
来源:人民日报 作 者:潘少军编 辑:王熙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