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是如何证明颠覆理论错了?
http://www.cww.net.cn 2013年10月8日 15:06
克里斯滕森的有关颠覆的第二个理论——低端市场颠覆理论——是我认为存在破绽的理论。克里斯滕森最先是在《颠覆、崩溃和消散的可微分性》(Disruption, Disintegration and the dissipation of differentiability)一文中描述该理论的,之后又在《创新者的方案》(The Innovator's Solution)一书中展开讨论。该理论也是克里斯滕森前文中对苹果持批评观点的理论基础。 简单来说,整合方式在新市场的初期会占上风,因为能够制造更好的产品,人们愿意为之买单。但是,随着产品类目的成熟细化,即使模块产品已经“足够好”——顾客或许知晓整合产品有更好的功能或参数,但是仍旧不愿意为之花更多的钱,这时低价格厂商,也就是从制造低端产品零件起家的那些公司,开始逐步占有市场。克里斯滕森确信这样的情况会发生在iPod上面,他和许多支持者一样,也确信这一点会发生在iPhone上。 换句话说,这种理论认为,即便现在还不能肯定说iPhone已经在高端市场饱和、增长将会放缓,但也肯定:iPhone将很快完全失去顾客,面临总销量的暴跌,足够好(good-enough)的安卓系统将以几百美元低于iPhone 5C的价格发起挑战。 理论中的缺陷 有趣的是,克里斯滕森自己在其理论的第一句中就说出了缺陷所在: 任何产业都是如此——不仅仅是电脑和MP3播放器,航空业和软件业也是如此,还有医疗器械,等等等等。 这就是问题所在:消费者不会去买航天飞机、大型软件或者是医疗器械。只有企业才会这么做。 克里斯滕森的理论基于商业客户购买决定的案例,而不是消费者。这一点很重要: 买方是理性的。 每一个重要的产品参数都可以录入文档并且量化。 模块制造者可以在所有对买方重要的指标上都变得“足够好”。 如上三点假设在消费者市场都不成立,这一点,也最终导致了克里斯滕森理论的失败。我们逐个来讨论: ——消费者是理性的吗? 当我们在说“理性的”一词时,指的是“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Theory),该理论是传统经济和商业理论的基础。基本上——请原谅我在后面的简略——一个理性购买者会持续不断且精确权衡利弊,并随之做出选择。 在低端颠覆理论当中,理性购买者考虑优秀的整合制造产品以及较差(但也还不错)的模块制造产品,认为后者“足够好”,并且因为价格更便宜而选择后者。购买者知道整合制造产品更好,但是不愿意为不需要的功能支付额外的成本。 理性选择理论的问题可以用两个方式阐述。第一,消费者不是理性的,他们有各式各样的动机,容易被广告打动,缺少产品知识,沉溺于连续不断的满足感??等等。有趣的是,企业客户通常是及其理性的,比如某位要选购软件的CIO,权衡的就是性能和价格。哪一个解决方案的得分高,哪一个就胜出。换句话说,低端颠覆理论所包含的第一个假设在企业市场有效,但是在消费者市场不成立。 ——消费者会去计较甚至量化每一个重要的产品参数? 拿一个日常需求普遍的产品来说,消费者最看重的参数,是简单易用。但这不是唯一一点,还有,很好地完成功能任务是最重要的,但是在所有其他条件都等同的情况下,消费者希望获得更棒的用户体验。 有趣的一点是每人能够在用户体验上做得过分。我在《苹果和创新者的窘境》(Apple and the Innovator's Dilemma)一文中有过展开叙述,这是我在2010年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分析了为何iPod没有被颠覆的原因。 来源:虎嗅网 编 辑:于天娇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