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唐如安
那么,作为新兴的电信技术和设备供应商,大唐移动的生存之道究竟是什么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开拓,我们实际上已经确立了围绕TD核心技术及原始积累,依据自己在产业链上的价值定位,不断进行内扩和外延,基本建成了三条产品线资源要素交叉配置和同心圆发展的模式。对大唐来说,TD是一个不可再生的资源,通信产业又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产业,一个企业能否由小到大快速地成长发展,关键是要有一个持续明晰的战略和长治久安的环境,只有真正站立起来的企业,自主创新才有不竭的源泉。做大一个企业并不容易,在我离开之时,大唐移动已经是一个年销售合同额近20亿元、人员达三千人的公司,与行业内的其他公司比较,这还只是刚学会走路。我们也曾那样想过,在国有大体制下能够生长出一个是依靠充分竞争而非垄断的高科技大企业,这些只有留待大唐的后来者去解答了。
六、TD发展还需要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
我说这句话,绝不是说TD还要等上三年后才能商用,而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从TD作为创新产业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从TD要奠定的竞争地位以及要达到的自主创新战略目标来说的。客观地讲,今天的TD还没有到达最终成功。什么叫最终成功?作为一项商业技术标准和产品,其成功的标志就是商业普及程度及市场地位。今天正在进行的TD商用推广,还只能说是向成熟商用和普及的迈进。
毫无疑问,那些为TD标准创立、产业发展付出极大的企业和个人,都梦想着TD早日成功。但是,如同对待任何新生事物一样,我们既要有勇者无惧的精神推进它,又要以智者不惑的理性对待它,光凭激情和依靠政策是不够的,TD的商业成功最终是一个经济实现问题。只有当我们深刻认识TD,真正弄懂TD是什么,TD为什么,才能健康地发展这个产业。
就当前TD的商用进展看,其难度仍然不小。与另外两个3G国际标准的商用推广相比,TD面临着双重的压力:一是“跑什么车”,TD同样面对全世界发展3G的共同难题,就是如何发展3G业务和应用。打个吃饭的比方,人每天不吃饭不行,语音通信就如同能吃“饱”饭一样,是生存必需。但是,除了要吃饱饭外,适应不同的消费需求及能力,人还需要吃“好”饭,即从基本口粮向食品多样性发展,以满足不同“口味”和“品味”。这种吃“饱”的单一性、必需性与吃“好”的多样性、适合性是有着很大的差别,前者是必要条件,后者是充分条件。电信发展到今天,语音作为通信的基本需求并没有改变,尽管数据业务在快速增长,但它包含的内容和种类已不像语音那样单一。许多人一直期盼3G有“杀手锏”业务出现,并以此判别3G是否有用,这实际是对基本需求和多样性需求的混淆和误判,是3G认识的最大误区。如同我们有能力吃饱的时候,一定要想方设法吃的更好一些,这就是2G和3G的关系。我们不因有了2G,就不需要3G;更不是有了3G,对所有人什么都成为必需。3G是2G的发展,是为了解决多层次多样性的需求,因此3G的业务和应用更呈现周期性族群式的消费特点,不可能像语音业务那样不可或缺。用一句话来概括:菜有吃厌的时候,而饭总是要吃的。二是“修多好的路”,这是TD本身发展的问题。3G另外两个国际标准在国外由于开发早、发牌早、建设早、运营早,已经积累了至少领先五年的商用经验,今天TD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其他两个标准在商业运营初期同样也发生过,只不过它们已走过了这一段路程。毋庸讳言,由于起步晚、积累少,TD产业链至今仍是三大标准中基础最弱的一个,产业链上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完全彻底解决,仍需要制造商花大精力、下大力气去攻坚克难,需要运营商和制造商更紧密地合作。
目前大家对TD产业链的状况有个基本判断,那就是网络设备相对成熟,主要瓶颈在终端。相比较3G其他两个标准的终端产业链而言,TD终端链的确十分薄弱。究其原因,一是国内网络设备供应商已经历二十年的成长发展,他们从自主开发产品做起,经过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内到国际的市场竞争洗礼,已经出现了能与国际一流设备商比肩角逐的企业。企业是产业链的代表,其能力和地位决定了产业链的发展水平。在终端领域,中国至今还没有出现这样的企业。二是移动通信制造产业的发展规律总是设备先于终端成熟,不过,TD的终端产业链相对于设备发展确实慢了点,这也是我要讲的第三个原因。三是兴起于本世纪初的中国终端产业,经历了由代工、贴牌、自有品牌,再到“山寨”的发展,中间起起伏伏,但从终端价值链上看,却始终处在中下游。由于我们未能掌握芯片及核心软件等关键技术,终端产业的竞争力一直受到很大制约,也就是说我们的“直道技术”尚可,低成本、渠道战还能一拼,但“弯道技术”就差了,研发能力和品牌价值远不及国际一流企业,一遇到技术换代、产品升级、功能增加、新业务开发等,就成了我们发展减速或掉队的转折点,当国外企业也做出了低成本并熟悉了渠道之后,我们传统的终端企业就几乎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就好比汽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的动力性能差距。所以,TD终端产业是在一个相对更加薄弱的基础上起步的,要想实现跨越发展,下的功夫也要越大。
移动通信产业链之长,涉及面之广,是其他通信产业链不可比拟的,其中终端产业链最具有代表性。这次TD终端产业从芯片与核心软件做起,对国内及其与之合作的国际企业既是第一次,也是巨大的挑战。这里既有技术本身成熟的问题,也有投资、人才、市场政策等相关条件的影响。当前,可供商用的双模终端芯片及解决方案还只有三家,即使这三家,芯片的性能和软件的稳定性也有待继续提高,况且这三家的产品策略、经营状况、投资者(股东)影响还存在一定的变数,这是TD终端产业面临的潜在风险。尽管目前还有四到五家企业打算或正在开发芯片,但要成为可供商用的产品,花上一年半载的时间是至少的,因此在未来的一年内,TD终端产业链上游的格局仍将处在一种可能变动的状态。本来3G牌照发放后,稳定多样性的终端是3G业务推广和普及的关键手段,但是对TD终端产业链来说,如果没有稳定的上游,就很难有繁荣的下游,更不可能有TD的成功商用。此外,即便上游完善稳定了,下游也还需要引入更多有实力的国内外企业参与开发,尽管当前终端发展的瓶颈更多地表现为上游的不足,但这并不说明下游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多年来,中国终端企业与国际一流优秀的企业间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对此,我们应该着眼于整个终端产业链的均衡发展,及早采取促进策略和有力措施,未雨绸缪。
说TD网络设备成熟,只是相对于终端情况而言的。搞过网络设备研发与制造的人都知道,一项重大网络装备,其持续的改进与完善是伴随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当前TD网络规模建设还只能说是开始,前期已建网城市还没有大用户量承载的考验,因此网络设备情况依然值得关注。一是要关注单站系统设备的稳定可靠,着眼于持续的工程化改进,不断进行组网优化,提高无线网络性能。这一阶段的重点不是要做“新技术”,而是要做“好产品”,在全网运营能力与服务质量没有得到充分验证的情况下,不宜把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推给客户,那只能是害人害己,到头来会危害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二是要继续加快设备产业链的国际化步伐。同终端产业链一样,对TD而言,只有国际化的产业链,最终才有可能带来国际化的市场。目前阶段,仅凭中国企业很难把TD推向国际市场,这里有诸多的历史、现实、政治、经济等壁垒的影响,国际化的产业链才有可能克服或规避这些影响因素。
一条产业链是否健壮,不仅要看它纵向环节的完整性,还要看它每一个环节横向的丰富性,TD产业链的薄弱之处在横向。除了投入小、今年以前TD的最终运营政策不明外,基础差是一个重要原因。前面说过,其它两个3G国际标准都有全球性的2G运营网络和产业为依托,只有TD是横空出世。也就是说它们的代际更替,实质上是依靠产业链的整体演进来实现的,而不是凭借局部产品的递进。TD目前的情况恰好相似于后者,产业链上的发展情况还参差不齐。如同几年前一样,今天TD产业链面临的局面依然是学会合作比单纯竞争更重要,产业链上的企业只有把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好,才是对产业链的最大贡献,才会有产业链的和衷共济。
今天的3G之争已不再是技术标准之争,而是三个标准的产业链之争;也不再单纯是制造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支持同一技术体制的制造商与运营商一道去参与的竞争。因此,只有当这个技术标准具备一条既健康又健壮的产业链时,其才有真正的立足之本。尽管从2002年起,我们就以充分开放合作的态度,开始不断地打造TD制造的产业链;到了2004年,TD制造的产业链已初具雏形;又经过2005和2006两年的发展,一个以中国顶级ICT制造企业为主要力量、国际跨国公司直接或间接参与的TD制造产业链基本建成。而且,随着3G牌照的发放,这条产业链已经延伸至运营商。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TD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成长环境,TD产业链今天仍然是三个标准产业链中最弱的一个。不过,以目前的政策环境和支持力度,只要产业界肯下功夫,凭借TD创造和中国制造的双重能力,TD产业链一定会在二三年内迎头赶上。
此外,面对TD产业链的现状,运营商的担忧是值得理解的。但是,随着3G牌照的发放,运营商已不可能置身度外,甚至必须扮演产业引领者的角色。运营商应给予愿意或继续投入TD的企业以更多的鼓励,这种鼓励不仅是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更多的应该是精神和信心层面的,这已是两者共同的责任和利益。运营商只有超越自己,赢得产业链,才能赢得3G这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