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网间结算或将全面单改双:对固话最不利
2008年12月30日 11:20    新浪科技    评论()    
作 者:南方日报记者 陶国睿

    近日,一则各大运营商之间的网间结算方案将会有重大调整的消息开始在坊间传播。据称,在电话网方面,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之间将由原来的单向结算改为双向结算,但TD网络在今年年底前与其他网络互不结算。短信息通信的结算标准也将进行调整,由原来的0.05元降低为0.03元,同时保持原来的对等结算。

    但是,本报记者致电多家运营商高层均未证实此事,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也未有任何表态。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称,单向结算改成双向结算不是关键,关键是固话和移动电话之间是实施对等结算还是非对等结算,“一字之差区别很大,少一字也许万劫不复,多一字或许柳暗花明。”

    固话与手机或将对等结算

    根据我国现在的电话网网间结算办法三,固话拨打移动电话无需向移动运营商支付网间结算费用,但移动电话拨打固话就需要向固网运营商支付网间结算费用,标准是0.06元/分钟。而按照业界流传出的调整方案,固网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需要互相支付结算费用。

    在短信方面,各运营商也将依成本逐步降低短信网间的结算价格,“网间原先结算是每条5分钱,以后将改为每条3分钱。”就在本月初,工信部和发改委还联合下发了《关于取消短信业务网内网间差别定价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要求,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各运营商要在2009年1月15日前实行短信网内网间统一定价。

    相比之下,业界更关心的是固话和移动电话之间的双向结算模式,这将对固话业务的未来以及整个通信市场的格局产生影响。

    政府部门曾作出双向结算表态

    业内人士称,固话和移动电话之间的单向结算是手机双向收费模式之下的产物。为保障固话利益,我国电信业采取不对等的网络结算方式,即固话拨叫手机用户,固网运营商不需要向移动运营商结算费用;相反,手机拨叫固话时,移动运营商要向固话运营商支付每分钟6分钱的结算费用。

    这种结算方式每年为固话运营商带来十数亿元的收入,但随着全业务经营时代的到来,这种旧有做法开始受到业界的关注和质疑。翻开历史记录,早前几年,时任信息产业部副部长的奚国华曾经表示,等到中国3G启动,固话运营商获得移动经营牌照,运营商之间的结算体系将改为双向对等结算,届时,运营商之间按流量对冲的办法进行网间结算。

    如今,移动电话的单向收费已实施多年,而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也获得了移动业务,网间结算办法由单改双似乎顺理成章。

    有专家表示,不合理的结算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互联互通的顺利进行。在这种前提下,最彻底的解决办法在于利用经济杠杆予以调节,建立一个基于成本的网间结算体系。

    在固话身上再踏上一只脚

    然而,明眼人都知道,双向结算对“大网”有利,而“小网”则必然要向“大网”支付更多的结算费用。倘按照工信部统计数据,截止今年10月,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97870.2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4.1%,与固定电话用户的差距拉大到2.76亿户。也就是说,固话拨打手机的话务量已远远超过手机拨打固话的话务量,若执行对等结算,固话运营商必须向移动运营商支付更多的结算费用,这无异于在本已疲弱的固话业务身上再踏上了一只脚。

    更有业内人士从整个市场竞争格局的层面表达了对对等结算方式的担心,“行业内整天将要对强势运营商实施非对称管制措施,这种方式(对等结算)岂不是将枪口调转,弱势运营商挨起了刀子。”从近期工信部已经出台或拟出台的一系列带有非对称性质的措施看,单向携号转网、强制性网间漫游和共建共享等政策无一不是试图对目前失衡的电信业格局进行调整,这种背景之下,若实施对等结算似乎会让整个业界陷入“迷惘”。

    由于结算方式涉及多家运营商之间的切身利益,结算方式的改变将不会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编 辑:周桂军
关键字搜索:网间结算  运营商  中国移动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