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国内 >> 正文
2007新闻盘点:2007惹的“惑”
2008年1月2日 12:43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作 者:王涛

    融合通信惹的“惑”

    融合通信是持续了多年的话题,此前更多是电信运营商在网络和业务层面的融合探索。2007年,随着传统IT巨头的介入,通信行业正在迎来真正的融合时代。此时,通信行业面对的是商业模式的变革以及产业链的洗牌,它将最终重新解构“通信”的定义,至于这个行业的未来面貌,还有赖于融合通信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在本年度,思科、IBM、微软、英特尔、Google、苹果公司都加大了向通信行业渗透的力度,通信产业链的极速“膨胀”,也使得关乎通信未来格局的竞争不断加剧。同时,这些IT巨头之间以及它们与传统通信企业之间的合纵连横也迅速展开。期间,IBM方面宣称将把“下一代新业务为导向”这个关键词作为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焦点;思科CEO钱伯斯则表示在融合通信市场,思科要领先微软三年;英特尔在本年度让WiMAX成功升级为3GPP家族成员;Google、苹果公司进入手机行业更是被业界解读为将为现有的手机营销模式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伴随着通信新势力的介入,传统通信产业链上的企业也不再按照惯性出牌。诺基亚—这个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已升至近40%的手机厂商开始加速向互联网转型,其每年一度的“完全移动生活”大会已于今年正式更名为“完全互联网生活”;中国移动也对互联网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表示,“移动业务互联网化”是大势所趋。

    目前,融合通信的演进大致沿着着两条路径前行,一个是将互联网思维移植到通信领域,另一条路径则恰恰相反,至于哪条路径更具优势,最终又会催生出怎样的通信形态,目前还不得而知。

    对于融合通信而言,政策监管是一大难点。另一个不确定因素就是究竟谁能起到龙头牵引作用?此前,运营商似乎是这一角色当仁不让的人选,但是随着Google、苹果公司在通信领域内推行的新的合作分成模式的出现,这一论断多少显得有些为时尚早。因为作为传统通信产业链上的“乙方”——手机厂商正在扮演起甲方的角色,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已经极大地拉动了资深运营商AT&T的业绩增长。

    但是不管怎样,融合通信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运营商、SP/CP、设备商、手机厂商的良性互动,建立起合作共赢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融合通信的发展。

    中国移动“走”了多远?

    在2007年,中国移动无论是网络规模、客户数量,还是公司市值等指标上衡量,都在表明它已经结结实实地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公布的2007年11月运营数据表明,其用户总数达到了3.6278亿,在同期的国内移动通信市场上,它的占有率已近70%。

    伴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对农村增量市场的充分挖掘(在2006年,中国移动一半的新增用户来自于农村市场),中国移动如果再想进一步获取市场份额,难度会不断加大。在经济领域,按一般情况分析,如果一个企业或一个产品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就会很难再突破这个数字。对比中国移动近乎难以想像的市场占有率,它的进一步增长更会难上加难。但不管怎样,中国移动总要发展进步,因此,包括国际化在内的多元化就成为中国移动的选择,即“走出去”。

    据了解,中国移动的国际化思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进入发达地区通信市场,通过与先进公司合作,获取好的运营经验、业务模式和管理方式。这从它与Google结盟可窥一斑;另一种就是进入新兴市场,获取利润。正如它在2007年一月宣告收购巴基斯坦运营商巴科泰尔那样。收购巴科泰尔是其“走出去”的第一步,这对于中国移动来说,也许象征意义更为浓厚,因为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移动需要证明自己不仅仅是依靠巨大的中国市场来获得发展动力的。

    正如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点评国内几家知名企业的国际化举措时所言:“它们是靠中国的政策环境做大的……在国内是靠野招子,(如果)到国外还是靠野招子,一点用都没有。”虽然此言并非针对中国移动,但却值得借鉴。因为中国移动的国际化同样面临着诸如跨国经营管理、文化整合以及当地市场环境等多方面的挑战。

    中国移动在2007年初为国内电信运营企业国际化开了个头儿,但它究竟能够走多远,目前尚存很多疑问,毕竟自年初之后,其后续进展一直没有下文。但无论如何,此举将会给国内其他电信运营企业的国际化探索带来有益的经验。

    “全业务”也有疑问

    在2007年的年终岁尾,信息产业部表示,在未来一年要积极推动电信企业全业务经营方案尽快出台,以此来优化市场竞争结构。虽然全业务经营不能与由来已久的电信运营商重组话题挂钩,但是这依然能够给业界带来一定的想象空间。

    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随着技术融合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全业务经营是电信企业最合理的运营模式。从近两年发展情况来看,电信业单业务经营不仅违背了技术进步趋势,也造成了电信企业发展的不均衡,因此全业务运营迫在眉睫。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积极推动电信企业全业务经营方案尽快出台”并不意味着在2008年就可以马上实施该方案。在短短的一年内,完成与该方案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其难度可想而知,这里面涉及到市场准入、资费标准、互联互通、资源配置和共享等管理政策,而其中的每一项政策的制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方利益平衡的难题。

    另外,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认为,全业务运营并不适合每一个运营商。以中国移动为例,它现在没有固定网络,重新建设固网会比较困难。因此,中国移动应该像沃达丰那样专门做移动通信。

    也有专家认为,从我国通信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在很多区域实际上已经达到了饱和,特别是发达地区。在这些地区,无论是新固网运营商还是新移动运营商,其市场进入的空间都不是很大。

    总体而言,正如《电信法》的难产一样,全业务运营方案将在一定程度上考验利益各方的本位思考以及大局观。同时,国内电信运营格局是否能够借此得以改观,这一切还犹未可知。

    WCDMA缘何“蒸发”?

    在2007年的中国电信词典中,“WCDMA”词条彻底消失,而“cdma2000A版本”也只能说是若隐若现,这与此前的热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毋庸讳言,这种状况的形成与TD-SCDMA因素有关,但是对于另外两种3G制式而言,由来已久的专利资费疑虑也是造成该局面的一个原因。在2007年年中,诺盛电信咨询发表报告称,专利费已经成为影响国内WCDMA手机生产厂商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核心专利的缺失,国内手机制造商生产WCDMA手机需要支付的专利费预计将相当于销售额的25%。

[1]  [2]  编 辑:高媛
关键字搜索:全业务  中国移动  融合通信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