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经济观察报
FCC的困惑
如果没有2005年年初以来的一系列电信收购事件,电信管制很难成为热点话题。
2005年1月30日,从AT&T拆分出来的西南贝尔(SBC)以160亿美元的天价一口吞掉了巨人AT&T。随后,MCI公司成为美国电信业争相竞购的对象。虽然直到今天两家竞购方Qwest公司和Verizon公司仍未分出高下,但最终谁能成功已经不再重要,美国电信业的版图将因为这几次收购而重新划定。
分析人士在感慨美国电信巨人AT&T命运的同时,也对电信管制提出了反思。新华信市场咨询IT通讯部经理陆国光认为,美国电信业的重组是全球电信业转型的一个缩影,在对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独立监管的反思以后,电信管制将不再是电信业的热点话题。
上世纪80年代,AT&T在与美国司法部漫长的反垄断诉讼较量中最终处于下风,由FCC提议后实施拆分。然而在随后的公司发展中,AT&T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后劲,加之进军移动通信等战略失误,电信巨人一步步走入了末路。“电信管制是AT&T走向消亡的催化剂。”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的蔡翔表示。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称:“FCC的做法现在也引起了反思,但很难简单地判定是对还是错。”
舒教授认为,电信管制必须回答的问题包括:到底是分业经营好,还是综合经营好;到底是充分竞争好,还是有效竞争好。在他看来,1996年美国的电信法过度强调了竞争,才使美国电信业走了弯路。
诺盛电信咨询高级分析师蔡丽萍表示,FCC的困惑在于,如何把握《反垄断法》宽松与严格的尺度。
在面对市场的变化时,电信监管常常会感到左右为难。面临着二次重组的中国电信业,亟待成立并运行一个独立有效的电信监管机制。
市场与监管博弈
舒华英教授表示,严格地说,我国是在近五年内才出现电信管制的。中国电信业改革至今已经走过十多年的历程,1994年中国联通的成立被认为是其肇始。然而在其后的几年中,联通只有十几亿的资产,竞争能力还不够强。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998年邮电部解体,同年3月31日信息产业部挂牌成立之后,邮电政企不分的情况才终于被打破。
2002年底,国务院公布中国电信的分拆方案,电信南北分拆为二,双方可以相互渗透进入对方的领域。国务院期望通过此次分拆,使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及中国联通能进行充分竞争。而这次被称作“二次分拆”的改革,确立了延续至今电信业的竞争格局。
“电信改革后,才有了电信监管。”舒教授称,以信息产业部挂牌成立为标志,我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电信管制。
然而,解决政企合一并不意味着自然而然的有效监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电信管制被业内人士总结为“缺位、越位和错位并存”。
蔡丽萍认为,目前我国电信监管仍存在政监不分的问题,职责不够分明。这足以使运营商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不断进入灰色地带。
电话卡余额等电信行业的热点问题,就被疑为管制的缺位所致。
某运营商人士告诉记者,电话卡过期后,各运营商通常都是按照惯例作废处理,而卡里的余额则自动“沉淀”下来,在业内这部分资金叫“沉淀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