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为何屡陷“收费”悬疑
http://www.cww.net.cn 2013年4月10日 10:48
工信部、发改委,在很多普通用户看来,两者都是政府部门,代表了政府一方统一的声音,前后两度表态已是典型的“阳谋”。另一方面,同样在“岭南论坛”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表示,“马云要用互联网的方式做金融,很多银行会警觉。自己对运营商都很老实,从不敢说过分的话。”而在此之前,马化腾亦多次表示微信不会收费,而且为运营商带来了流量,双方应是合作关系。 面对运营商时,马化腾始终把姿态放得很低。不管有意无意,如此一来腾讯已像是“受压”的一方,与用户在同一战线。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微信收费说的“暴风骤雨”下,腾讯至少在3天的时间内选择保持沉默。声明所澄清的,也只是“微信收费”,而非“微信受压”。 所谓“心跳危机” 至南都记者发稿为止,“点到即止”的工信部并未就微信收费一说再有任何表态。而作为运营商中最受非议的代表,中国移动也选择了保持沉默。 直到4月7日,出席博鳌论坛的中国移动原董事长王建宙表示,微信等OT T服务虽然为运营商带来了大量的流量,同时也确实大幅提升了运营商对网络投资的成本,运营商因此加大的投资成本远大于在流量方面的收入。首先是微信等OT T服务确实造成了运营商的网络负担加重,而运营商从最终用户那收来的流量费无法平衡网络成本,并表示这是个世界性难题。其二,通过运营商和OT T服务商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有效解决,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的服务提供商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合作共赢关系,并肯定移动通信运营商增收的主要驱动器就是流量。 王建宙并没有直接表达所谓微信收费的实质含义应该是运营商向腾讯收费,但明确将该问题的症结“锁定”在了运营商和O T T服务商之间,与使用服务的用户无关,算是把中国移动的一只脚,拔出了舆论的漩涡。 事实上,在此之前,运营商也曾表达过微信为自己带来成本压力的问题,并尝试用专业概念“信令心跳”来反映自己在微信事件中的弱势地位。3月14日,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在公司2012年业绩发布会上指出,微信给中移动带来了约10%的流量收入,但占用了60%的信令资源。 所谓“信令心跳”问题,指的是在先前设计电信网络时,主要考虑的只是语音通话业务,以至于有一部分空闲的信令被利用起来发展成为今天的短信。而今微信的出现以及它高频率的使用状态使得信令资源被经常性唤起,又成为“心跳”,而控制语音的大量信令被占用又直接影响到通话质量和短信发送时速。但如今运营商只对微信收取了流量费用,并未收取信令费用。 不过这显然难以打动普通用户,毕竟当天中国移动公布的2012年利润为1293亿元。另外,中国移动也无法直接表达“腾讯买单”,而不是“用户买单”的说法。 问题只能还给市场 工信部仅表达出协调各方关系的愿望;运营商扭扭捏捏吐露自己的压力;腾讯和马化腾把姿态放得很低;微信用户因收费说而恐慌;为民请命的媒体力挺用户……正因为这一环扣一环的关系,这出“罗生门”变得愈发复杂生涩。腾讯一句“关于微信收费的相关信息是谣言”看似平息了用户的情绪,但归根结底问题并没有解决,或者说根本还没有解决的办法。这种情况下即便是任何没有源头的新言论,仍有可能挑动用户脆弱的神经,“收费”二字看上去仍然是洪水猛兽。 “谈到微信收费,腾讯自己比谁都感兴趣,毕竟马化腾和负责微信的张小龙,常常会被问到有关微信商业模式的问题。”出云咨询互联网行业分析师白东益认为,此次事件中搬出“心跳危机”的运营商没讨到什么好处,微信自身也因“谣言”多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一周来的微信收费风波唯一的结论是,想直接从用户身上像短信一样收费,没戏。 此外,白东益还表示,“目前关于信令问题各说各有理。但说归说,微信依然有大量人在使用,无法避免。”此外,他还认为工信部作为政府部门,此次的表态只是“协调”,说明干预正在减少,产业正往更市场化的健康方向发展。这种情况下微信的问题只能还给市场,让运营商和腾讯以“公司”对“公司”的形式进一步交涉,寻求解决方案。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 辑:葛逊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