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制造 >> 产业观察 >> 正文
神秘公司受让中电股权 中国惠普从此走向独资
2008年2月26日 22:40    搜狐IT    评论()    

    《IT时代周刊》记者/李默风(发自北京)

    对于中国惠普而言,接下来的一场股权变换将成为它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007年12月25日,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下称“中电”)宣布以8.56亿元的价格,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中国惠普30%的股权。

    2008年1月9日,该价格被调高到9.67亿元,较此前上涨了13%,而挂牌结束日期也由原来的1月22日延长到2月2日。据估测,目前中国惠普32.56亿元的总资产中,净资产为3.478亿元,此次转让股权对应的净资产约为1.04亿元。

    1985年6月20日,中国惠普由惠普、中电、中国计算机发展公司和北京市计算机工业总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起初,以上四家企业各自持股57.5%、27.5%、7.5%和7.5%。但在经历数次股权转换之后,惠普华夏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惠普华夏”)这家鲜为人知的惠普关联企业竟掌握了中国惠普70%的股权,其余的30%则由中电持有。

    中电投资管理部经理王秋平解释,此次中电悉数转让中国惠普股权是基于两方面因素考虑:一是公司未来发展战略需要;第二则是由于双方合作经营期限即将到来。她透露,中电与惠普的合作原计划在2008年6月14日终止,但鉴于市场需要,双方已于日前把终止日期向后推迟一年。

    当下,尽管中国惠普方面并未对股权转让事件发表任何观点,但大股东惠普华夏却表示“不会放弃在同等条件下对挂牌股权的优先购买权”。而针对中电在转让公告中对认购者提出的几点意在保护中国惠普权益的要求,惠普华夏同样指出,“将保留自行决定对任何特定最终意向受让方拒绝给予同意的权利。”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已经预示着惠普华夏或将接手中电30%的惠普股权,从而使中国惠普最终走上独资道路。

    中电的苦衷

    中国惠普正处在高速发展的状态中。以负责PC、瘦客户机和服务器等产品销售的信息产品和商用渠道集团(PSG)为例,2007年第三季度,其收入占中国惠普总收入的36%,全球排名从2006年的第八位上升为第二,仅次于美国本土市场。而此前第二季度,惠普瘦客户机亚太区出货量的50%以上皆出自中国市场,电脑产品销量更是较2005年有了倍数的增长。那么,为什么中电要在中国惠普蒸蒸日上的时候放弃它的股权?

    据了解,成立于1980年4月的中电隶属国资委旗下IT企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它在国内外拥有60多个全资和控股子公司,5个驻外办事处,200多个独资、合资、内联和参股企业,主要以电子元器件进出口、劳务出口以及国际工程承包等为主营业务。2006年底,中电资产总额达到63.1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9.47亿元。

    连日来,中电高层虽然一再强调并非因为进出口业绩不佳而出售中国惠普股票套现,却拒绝作出其他解释。但有知情人士告诉《IT时代周刊》:“中电放弃的压力来自国资委。”该人士称,国资委作为中电的实际控制人,早在两年以前就针对中央所属电子企业“同业竞争严重,国有资产被闲置浪费,产权结构复杂混乱”等现象批评过相关企业。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子产品进出口单位,中电在国资委发起的整改运动中被寄予“表率”的希望。

    然而,国资委一心想把旗下企业打造成“航母级的国家队”,这给中电等中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007年8月,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态度坚决地表示,如果中央企业三年内不能进入行业前三名,将强制重组。他甚至明确要求相关企业将主业以外的资产以拍卖、改制或无偿划转等方式剥离。而在2006年底,国资委出台的《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也已经把2010年确定为央企重组大限,计划把目前155家由国资委担任出资人的央企减少为80至100家,并重点培养40家左右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此外,国务院办公厅近期还将针对《指导意见》下发一个新的解释文件,对“前三”概念作出详细说明。他指出,企业规模、主营业务利润、研发费用以及资本保值增值率等都会成为考察的主要内容。同时,央企负责人的考核工作也会更加严格。

[1]  [2]  编 辑:张翀
关键字搜索:惠普  中电  股权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